第226章 大結局(2)(第2/18頁)

秦纓也欲言又止,“殺侯波的案子倒可結案,但貞元七年的案子呢?”

謝星闌看她一瞬,“只能從長計議。”

秦纓暗暗嘆了口氣,“也罷,那你先入宮。”

夜色已深,謝星闌也不耽誤時辰,先吩咐謝堅送秦纓歸府,這才禦馬往宣武門去。

到宮門前遞了折子,一炷香的時辰之後,便等來了勤政殿的小太監引路,謝星闌凝著眉目,等到了勤政殿外,方才換上幾分恭順模樣進殿。

行完禮,謝星闌抱拳道:“陛下,微臣看守趙燮不力,請陛下恕罪。”

時近二更,貞元帝面上透著幾分疲憊之色,“既然是畏罪自殺,那也算他咎由自取,真正想死的人,是怎麽看都看不過來的,朕也不怪你,兇手既然死了,其他人若有證據,你與三法司一同定案便可,沒有涉案的,便可放歸了。”

謝星闌應是,“微臣明白,定北侯世子無罪,那兩個婢女,至多是妨礙公務,微臣不會為難他們。”

貞元帝有些滿意,“朕明白你孝順,但舊事已過去多年,實在無必要捕風捉影,你還是辦好手上的差事要緊,那童謠來處,還無消息?”

謝星闌面色一振,“有消息,今日早間,洛州方向來了傳書,說那童謠出現在洛州的時間比出現在京城更早,但具體從何而來,底下人還在探查。”

貞元帝眉頭擰起,“怎會是洛州……”

默了默,貞元帝看了一眼外間天色,肅容道:“如今你不必再辦別的差事,只繼續查這童謠一樣,定要查到是何人編出來傳唱的。”

謝星闌應是,見貞元帝別無吩咐,告退行禮時,深深看了他一眼方才轉身而出。

殿門開了又合,直等到腳步聲遠去,貞元帝才道:“出來吧。”

話音落下,去往謹身閣的屏風後走出一道威武身影,見來人面上仍有余悲,貞元帝涼聲道:“你也不必這般臉色,當年朕便交代過你,不要留下活口,但你心軟,這才釀成了今日苦果,趙燮多活了十多年,想來他已沒有遺憾了。”

來人默了默,道:“趙燮雖死了,但這位小謝大人,不會若陛下想的那般就此偃旗息鼓,再加上他與雲陽縣主走得近,或許還有別的法子查清當年的案子。”

貞元帝狹眸,冷哼道:“便家養的狗,爪牙太過鋒利也不是好事,朕本是極看重他的,但若他不識擡舉,那就讓他步他養父的後塵吧。”

話音落下,殿外響起腳步聲,很快元福道:“陛下,德妃娘娘和公主殿下來了。”

貞元帝眉眼溫和了些,吩咐道:“行了,回去等著子勉吧。”

殿門開了又合,沒多時,德妃一手提著食盒,一手牽著永寧進了殿中,剛看到永寧,貞元帝便起身上前,還不等永寧行禮,便一把將她抱了起來。

永寧摟住貞元帝脖頸,“父皇——”

貞元帝挨了挨永寧額頭,疼愛之情溢於言表,德妃笑著示意食盒,“陛下這些日子太勞累了,這是臣妾親手煮的參湯,您多用些早些歇下才好。”

貞元帝抱著永寧入謹身閣,邊走邊問:“今日藥可用了?”

一聽“藥”字,永寧眉頭擰起,“藥苦,不吃。”

貞元帝眼瞳暗了暗,又扯出一絲苦笑,“永寧乖,再過兩年,永寧便不必吃了。”

永寧睜著黑白分明的眼睛望著貞元帝,身後德妃眉眼間也露出一絲哀傷,等進了謹身閣,德妃打開食盒取出參湯,又道:“陛下龍體不適,不宜太過進補,這參湯也是問了太醫院才熬制的,您放心用。”

貞元帝將永寧放下,牽唇道:“還是玉容貼心。”

德妃心疼道:“自從年前雪災,陛下許久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了,臣妾再如何貼心,也幫不了陛下這些。”

貞元帝喝完參湯,拉過德妃的手,“忙完了這些日子,朕會好好陪你。”

德妃失笑,“陛下別拿這話哄臣妾了,您國事繁重,一事接著一事,除夕、上元時臣妾見陛下一面都難,臣妾可不敢想著占您時辰……”

貞元帝也有些無奈,德妃嘆了口氣,語聲悠長道:“這般一說,臣妾倒是懷念起當年在豐州的日子,那是唯一整整數月只有臣妾陪伴陛下的時光,那時候臣妾便知道,等回了京城,便再難那般兩人相守了,因此臣妾分外珍惜,也分外知足。”

貞元帝一手將永寧抱在膝頭,又攬著她坐在自己身邊,“這麽多年了,怎還記著豐州的事?”

德妃眉眼間生出幾分嬌態,“那時臣妾幾年夙願得償,怎不會記一輩子?”

貞元帝唇畔笑意一頓,收回攬著德妃的手,只抱著永寧說話,“永寧今日識得幾個字?”

永寧眼瞳晶亮,“識得‘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貞元帝濃眉微揚,“那你可知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