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結局(3)【全文終】(第3/15頁)

他赤紅著眼,擡起手,顫抖地指著門外諸人,“你們這些逆臣,不過是想造反奪朕的帝位罷了,這、這天下本就是朕的天下,你們這些奸賊,你們有違天道,終會得報——”

“應”字未出,貞元帝呼吸一窒,又猛地咳嗽起來,咳著咳著,一股血沫從他唇角湧了出來,人亦再難支撐地癱倒在地,黃萬福駭然,德妃也哭叫起來,李玥嚇得六神無主,只哭著喊“父皇”,杜巍眼見如此,心如死灰的閉上了眸子。

秦纓肅然道:“他中毒已深,會神志不清。”

事已至此,謝星闌示意謝堅將鄭欽帶下去,又對殿內的假道士們道:“你們也看到了,太後和皇後已是大勢已去,放棄掙紮,還能為家小掙得幾分寬宥,若頑抗到底,你們該知道謀反之罪的厲害——”

話音落定,太後抿唇未語,鄭皇後拉著李琨滿臉絕望不甘,鄭明躍握著劍柄的指節緊攥,亦是不願就此屈服,其他執劍的道士面面相覷,不多時,便有人扔劍跪了下來,有人帶頭,其他人更生動搖,不出片刻,殿內之人齊齊跪降。

這些人乃是鄭氏養的武士,到了此時,自是以性命為重。

太後瞧見這一幕,搖了搖頭,忽然慘烈地笑了起來,又悠長一嘆:“罷了,成王敗寇,也沒什麽好說,此番起事,本就是被逼而為,哀家早已想過或許沒什麽好結果。”

她看向鄭明躍,“今日之事,是我們一手安排,與鄭氏其他人、與琨兒並無多大幹系,明躍,我們老了……”

鄭明躍牙關緊咬,“姑姑,我不甘心——”

見此,鄭皇後亦哽咽起來,太後走上前,輕撫了撫她的臉頰,“這些年苦了你了,這或許是天意,若、若當年哀家不讓你入宮便好了……”

鄭皇後勉力支撐,聽到此處,心防驟潰,撲入太後懷中放聲悲哭。

鄭明躍僵立著,又往對面中殿房頂上看了一眼,見夜色之中,竟有冷芒簇閃,方知已到了絕路,他眸子一閉,一把將長劍扔在了地上,殿外裴正清擡了擡手,自有禁軍入殿拿人。

見此,謝星闌和秦纓都微微松了口氣,縱然計劃周全,但他們誰都不想看到此地血流成河。

謝星闌看向裴正清與李敖,“風波初定,接下來,還要請郡王與裴侯主持大局。”

李敖和裴正清深深看謝星闌兩瞬,見他一臉誠懇,心底不由一安,李敖沉聲道:“先將太後幾人分開關押,稍後移回宮中,今日之事,文武百官雖知曉內情,但按我的意思,未定好善後之策前,不宜宣揚太過,免得令城中人心惶惶。”

裴正清點頭,“也不好令朝野動蕩。”

這時李敖又看向秦纓,“縣主適才不該跟進來,叫我們好生憂心。”

秦纓還護著永寧,此時垂眸看了她一眼,道:“一是見公主可憐,二也是擔心他們叫了德妃與長清侯進來,便是撕破臉皮,也不會提當年之事,若是那般,那我們的布置便毫無作用了,既如此,便由我跟來揭破。”

話音剛落,殿內響起黃萬福的哭喊:“陛下,陛下堅持住——”

貞元帝咳血倒地,此時氣息越來越弱,失了挾持的德妃本癱軟在地,見此,跪行幾步朝貞元帝靠近,到了跟前,淚眼婆娑地握住了貞元帝的手,永寧見狀,亦掙開秦纓往德妃身邊跑去,待到了跟前,李玥也傾近蹲下,德妃一把將二人抱住,與兄妹二人嗚嗚咽咽地哭作一團。

貞元帝滿口血沫,已是氣若遊絲,此刻虛虛睜眼看到是她們,極費力地道:“玉、玉容,朕是李謖,朕是大周第十三……”

德妃驟然哭出聲來,“陛下,陛下別說了,這十多年的情誼,早已比臣妾閨中時的驚鴻一瞥更深重,無論您是誰,臣妾都絕無後悔!”

貞元帝已意識渙散,似沒聽見她的話一般,仍斷斷續續自語道:“朕是李謖,朕、朕是天命所歸……”

他們一家哭作一團,失了挾制的崔曜看著這一幕,卻只覺欲哭無淚,貞元帝最寵愛的是崔德妃,最疼愛的是五皇子李玥,且鐵了心要將皇位傳給李玥,他們崔氏,就算未出皇後,也本有希望出個太後,成為若鄭氏一般的第一望族!

可誰也沒想到,貞元帝竟不是李謖,而是個李代桃僵多年的私生子!

崔曜眼前陣陣發黑,再看了一眼被禁軍拿住的鄭明躍和杜巍,一時背脊發涼,亦未覺自己的處境比鄭明躍二人好了多少。

……

夜如潑墨,呼嘯的寒風幽咽著穿堂而過,愈發令這肅穆巍峨的忌神宮人心惶惶,小半個時辰後,李敖集齊六部重臣與一眾宗室皇親,在偏殿商議善後之策。

他語重心長道:“此事也不瞞諸位,鄭氏欲反和陛下身份作假,乃是雲陽縣主與謝大人在幾日前發現,彼時他二人驚駭難當,又怕打草驚蛇令鄭氏和姜承安狗急跳墻,這才找到了本王與裴侯,起初我二人不敢相信,可證據確鑿,叫人不得不信,商議後,我們一致決定,在鄭氏起事之時,掌握先機,暗中埋伏,方才能將動蕩降至最低。彼時楚統領之妻女被鄭氏綁走,正受其威脅,謝大人發現之後,定了將計就計之策,而後,雲陽縣主怕此事太過匪夷所思,諸位臣工不信,這才又想到了隔室傳聲之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