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開局一個民國位面(第2/2頁)

“咳咳……”

張恒幹咳兩聲,對著鏡子轉了一圈:“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

還行,像那麽回事。

不枉他花了三千,特意從中華閣定的衣服。

“錢!”

想到錢,張恒反應過來,趕緊把抽屜打開,從裏面拿出昨天從古玩街買來的假大洋。

像這種民國四年造的袁大頭,如果是真的,市場價通常在1500一2000左右,品相好的貴一些,品相一般的便宜些。

不過他手上的三十塊大洋,都不是正品貨,買的高仿。

三百塊一枚,據說是燕京那邊的高手,用四十年代的鑄幣機自己做的。

用料一模一樣不說,還摻了同比例的白銀,除了品相有點新,跟真正的大洋沒有兩樣。

至於在民國時期,一枚大洋的價值。

跑堂夥計《正式的,不是學徒》的月工資大概是兩塊大洋,大師傅是五塊。

以《天下第一樓》為例,烤鴨師傅羅大頭,一開始就拿的五塊大洋,後來買賣紅火,又給漲到了八塊。

購買力呢。

一塊大洋就是1塊錢,等於2枚中洋《五角面額的銀元》,10枚小洋《一角面額的銀元》,或者100枚銅元《一分面額的銅子》。

物價呢。

大米3分錢一斤,小米1分,牛肉一角五分,羊肉一角三分,豬肉一角一分,白糖一角,棉布每市尺約1角2分,蔬菜幾分錢不等。

兩塊大洋,就是66斤大米。

換成小米就是200斤,拌點野菜,夠一家五口嚼用。

張恒手上這三十塊大洋,放到北上廣肯定不算什麽。

但是在一般地方,估計也沒幾戶人家拿得出來。

畢竟,酒樓夥計在古代可是體面工作,普通人家種點地,一年到頭見不到幾塊大洋,要不然也不會一到災害年間就要賣兒賣女。

“三十塊大洋,初始資金應該夠了。”

張恒一邊想著,一邊拿出一本族譜。

一個好漢三個幫,張恒覺得自己孤身一人,去當鋪用珠寶換錢的風險太大。

有心在民國找幾個幫手,一般人又信不過,怎麽辦。

答案就在這本族譜裏。

張恒祖上出自漢東省,陽江縣,大溝鎮。

當年張家在鎮上也是大族,據說在民國年間有八百戶,七千多人,抗戰時期,甚至辦過自己的鄉民保衛團。

民國張恒不熟。

但是張家他熟啊,他又不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

算起來,他這一支還是張家主脈,族譜現在就在他手上。

翻翻族譜,誰是誰,誰都幹過什麽,族譜上寫的一清二楚。

不清楚的,找族裏的百歲老人問問也就清楚了,廢不了多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