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天京(第2/2頁)

第一份,是張振虎發來的。

為節約空間,內容是用文言文的方式寫的,大概意思是這樣。

……張恒走後,聽聞他離開陽江,去了外地。

陽江境內的士紳們有些活躍,打著屯糧的名義前後串聯,拒絕向張恒名下的糧店供糧。

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凡事都有利弊,為前段時間張恒買地,又把土地低價租給沒地種的佃農,照顧到了普通人,同樣也讓這些士紳承受了不少損失。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

張恒的土地只要四成地租,其他人的地要七成,甚至是八成。

以前沒得選,只能七成,八成的租。

現在有張恒了,佃農們也就有了說道:“你看,你家地怎麽要八成地租啊,人家張老爺才要四成,你得降兩成,不然你這地我就不租了,我租張老爺家的地去。”

一個兩個這樣說,家有千畝良田的士紳不在乎。

但是所有人都這樣說,士紳老爺也得低頭,可不敢讓這些佃農都跑光了。

於是,江陽縣眼下的土地租賃,地租大多在六成上下,比以前少了一兩成。

這少了一份地租,多了一份實惠在百姓身上,少的那份,就是地主們的損失了。

張恒在的時候,沒人敢多說什麽。

現在張恒不在,一個個就起了心思,我也不跟你當面鑼,對面鼓的鬥。

我不給你張家的糧店賣糧食總行吧?

這樣一來,糧店內的糧食便開始了告急,糧價上漲,最後地主損失的一成地租,說不得又要在上漲的糧價上補回來。

當然,說對錯,也沒有對錯。

賣傘的求下雨,賣扇子的求晴天。

他們誰錯了?

誰也沒錯,只是所站的位置不同。

張恒早就知道會有這天,只是相比和那些士紳打成一片,共同欺壓百姓,他更願意站在普通百姓這邊,多讓幾個人吃飽飯。

這年頭,想吃飽飯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