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眾星捧月杜小姐

珍卿以一種奇葩方式, 給韓師兄驗明正身。

吳二姐好奇有什麽關竅,珍卿小聲跟大家說,他李師父有花生過敏症, 從來不碰任何花生食品。

她師娘姓那胡的老媽子,右腳只有四根趾頭。

大家都聽得拍手笑。

給韓師兄驗明正身, 其他人都先走開了, 珍卿帶他到內客廳說話。

傭人們這時候, 又殷勤上了更豐盛的茶水瓜果。

他們師兄妹初見就覺投契, 說說笑笑也很自在。韓清澗一邊啃著西瓜, 一邊說起找小師妹的緣由。

這還要從《葫蘆七子》說起。

連載還未過半的《葫蘆七子》,已發展成全國聞名的暢銷出版物。

這個講葫蘆娃娃的連環畫,不但風靡全國各大城市, 隱約還有向海外輻射的勢頭。

無論男女老少,但凡曉得《葫蘆七子》的,沒有一個人不愛它的。

作品中天馬行空的神幻構架, 聞所未聞的新穎故事, 勾得讀者心心念念, 神魂顛倒,寢食難忘。

它像一種神異的宗教, 把人的精神都勾引進去。

這股席卷全國的“葫蘆熱”, 韓師兄所在的粵州也沒能免俗。

但繪畫不同於文字作品,辦小報的小作坊, 只要覺得內容好看, 給作者付一點版稅, 想轉載就很容易轉載。

不能直接轉載《葫蘆七子》, 韓師兄幹脆親自來到海寧, 想從驚華書局訂直購《兒童畫報》賣。

結果《兒童畫報》實在緊俏, 每回才一加印出來,很快就被各地客商搶購一空,來晚半步都不行。

他想請訂到《兒童畫報》的同業朋友,多少勻給他一些拿回去賣。

但是如此商機之下,同業朋友進貨量也恐不夠,能勻給他的也不多。

韓師兄在海寧延宕半月,進貨之事一籌莫展。

他只好托熟人找關系,想求見《兒童畫報》的編輯。

就算再等五天後加印也行啊,但他來海寧一趟不易,實在不願空手回粵州。

《兒童畫報》的古編輯,最終約見了韓師兄。

古編輯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張珍卿寫的紙條。

珍卿前陣子來給師娘買書,古編輯幫她拿到最低價,珍卿寫了個條子留言致謝。

她寫字條用的尋常楷體,她給親友寫信也用這種,而李師父給韓師兄寫信,珍卿曾經代筆過一回……

說起來也是機緣巧合,古編輯喜歡珍卿的書法,把這張致謝紙條夾在記事本裏,時不時拿出來觀賞一下,碰巧被韓師兄看見了。

韓師兄認出珍卿的字,問古編輯作者是否叫杜珍卿,禹州永陵睢縣人氏。

古編輯驚問他怎麽知道,韓師兄簡直高興死了。

他不及跟古編輯多廢話,趕緊出了驚華書局,直奔謝公館而來。

韓清澗跟師妹李娟娟,在信中交流過珍卿的事,他曉得珍卿住在海寧謝公館。

只是礙於謝公館財雄勢大——從街頭小報都可見一斑,未免有趨炎附勢的嫌疑,他沒有立即上門拜訪。

他想著等事情辦好心也閑了,好好叫珍卿出來見面。

但韓師兄萬萬沒有想到,風靡全國、震驚業軍的《葫蘆七子》,竟是同門小師妹的手筆。

韓清澗作為同門師兄,自然是喜出望外,與有榮焉。

韓師兄正說著原委情由,金媽過來告知珍卿,先生帶了好多客人來見五小姐:有驚華書局的古以錦先生,還有寧報的肖如山先生,海寧大學的孫離教授,還有平京大學的鄭先生。

這裏面有兩位先生,珍卿是不認識的,難得金媽記性好,嘴皮子也利索,一點不錯地敘述下來。

珍卿放下熱茶水,撓了撓腮幫子,這麽業界人物要見她,莫非也為《葫蘆七子》的事。

珍卿真是納了悶了,怎麽一聲招呼不打,一窩蜂都擁來謝公館找她?

金媽沒等到珍卿答復,就聽見內客廳門扇大開,杜教授跟一群客人說笑著,信步走進來了。

他們這些人走進來,都額外關注起珍卿,問杜教授:“這就是令愛嗎?”“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易宣元先生呐?”

笑容滿格的杜教授,連連點頭說是,還意氣風發地吩咐:

“秦管家,把太太給我的玉露,沏一大壺送上來。今天貴客蒞臨,晚飯再添些菜品。”

秦管家領著吩咐去了。

珍卿走兩步迎一下客人,陸三哥也在幫著招呼客人。

珍卿一溜問候了眾人,說了“古先生稀客”“孫叔叔久違”,還有兩個不認得的中老年男性。

孫離教授把著手,給珍卿介紹著:

“這位是《寧報》總編輯,肖如山先生,他是你爸爸跟我的東主,珍卿你務必恭敬一些,叫他對我們好一些,哈哈……”

《寧報》肖先生也哈哈樂了兩下。

此人長袍馬褂配著皮鞋懷表,一派儒雅士紳的風度,笑著跟珍卿說:

“玩笑玩笑,豈敢豈敢,對你們這些大教授,我才是跑前跑後的長工,何敢稱一聲東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