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成名後的副作用

八十年後的海寧, 成為世界性的經濟、金融、貿易、科技中心。中央商務區鱗次櫛比的大樓,熙來攘往的城市中心地帶,坐落著從前清保存至今的老洋房。

秦州路整個老洋房一條街, 不再是豪商富賈的都市桃源,觥籌交錯、衣香鬢影的高尚宴會, 民國的倜儻公子和嬌貴名媛, 早已化為時代的雲煙。

而一些叱咤風雲的歷史人物, 給時代印下的深刻痕跡, 卻一定是歷久彌新的。

年初以來, 風聞要拍杜珍卿先生傳記,此番不同於歷次的人生斷落式呈現,杜先生作為享譽世界的名人, 新劇將對其傳奇人生作全景式的呈現。

此事有個關鍵的契機,是杜先生後人陸老寫了本《杜珍卿傳》翔實地記述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這部傳記一問世就引起強烈反響。教育出版社也找到陸老,希望把這本傳記作為中學生必讀書目。影視編劇、導演、制作人絡繹登門, 表示想拍攝杜先生的故事。

時光淹沒了許多歷史的真相, 見慣光怪陸離生活的現代人, 被大劇開拍的熱烈氛圍感染,紮堆來瞻仰海寧地標式名人故居——謝公館, 試圖從中窺見歷史人物的真貌。

最近來謝公館的遊客太多, 總能見遊客在外面排成長龍,謝公館工作人員也走出來, 給人們講解謝公館主人的故事:

“謝公館的先代主人們,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 把謝公館經營成海寧第一名門。為什麽是謝公館脫穎而出呢?謝家祖輩從清末開始, 就有開明致善、積極進取的家風, 在家鄉他們就救濟貧苦, 到城市就拼搏事業。謝女士浸淫著這種家風,離婚後毅然後渡學醫,可謂是當時新女性的楷模……

“謝如松夫婦和他的兒女們,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就已在商業、金融、醫療、慈善、文化、教育等領域嶄露頭角,成為海寧數一數的名流人家。但要說謝公館聞名全國,穩占海寧第一名門之地位,還要從杜先生的成名開始。

“當時杜先生被姜耀祖汙蔑,說《葫蘆七子》是他人捉刀,杜先生與他公開對決,此事一直當時報刊大肆報道,是一個世紀裏津津樂道的傳奇。杜先生由此一炮而紅,她的名字家喻戶曉,她的事跡廣為傳播。

“各種小說、戲劇、影視劇等,只要涉及到那一個年代,小孩子啟蒙娛樂、少年人升學念書、知識分子看書讀報、老百姓看戲聽書,有品味的人賞話劇、觀名畫,幾乎都看到杜先生的身影……”

謝公館的工作人員還在講述,排在隊伍前面的二十個遊客,被其他工作人員帶進謝公館。謝公館經過很多歷史風霜,竟還能保持舊時代的風貌,叫遊客們忍不住駐足贊嘆。

穿過謝公館前面的庭院,工作人員推開主樓的前門。室內幽暗沉寂的冷光,瞬間把深沉莊穆的歷史重量,沉甸甸地壓到人們的心裏,讓人不由肅然起敬、屏氣凝神。進門就是一個大宴會廳。

一個名垂青史的名流巨族,他們的生活場景忽在眼前,好像有有激蕩心靈的影像聲音,霎時攫住人的注意和精神。

客廳的北端有一幅橫屏,上面寫著“青驄駿騎馳千裏,謝家寶樹生庭階”。講解員介紹說:“這是杜珍卿先生手書。”大家都驚奇地贊嘆,說杜先生的字有力道,不像是女書法家的手筆。

有人撫摸那架黑色三角大鋼琴,詢問旁邊的工作人員:

“他們這種名流世家,是不是子弟都會樂器?杜先生也會彈鋼琴嗎?”講解員正要張嘴解釋。

忽從樓梯口響起腳步聲,這裏的工作人員都屏息,小聲給遊客們說:“是陸老先生來了。”大家都翹首期待著,想看杜先生的後代陸老,究竟是如何絕代的風采。

人一出來卻叫人大失所望:一個長相特異的老人,拄著陰沉木的龍頭拐杖,篤篤篤地緩慢走來。這滿臉皺褶的長臉老先生,眼中有深邃的歲月痕跡,他的面容像老鷹一樣嚴厲,但他努力表現得很慈祥:

“這鋼琴就還是那一台,誰來也沒有動過它。我祖母其實不喜彈琴,我祖父軟硬兼施地叫她彈有回長輩們討論‘自由’,我祖母說寫文章較自由,畫畫也覺得不錯,但彈鋼琴就不大自由,祖父只是微笑瞅她一眼,她就啥也不說了。祖母對祖父感情深,也願意聽他的話。她雖然不大情願經常彈琴,別人倒覺得她彈得不錯。”

一女小姑娘好奇問陸老:“陸老,有個問題我很好奇。杜先生少年成名,那她也像今天的大明星一樣,生活上一點隱私也沒有嗎?”

陸老先生眼睛亮亮的,那滿臉皺褶挺嚇人的老臉,被表情映照得稍微慈和些:

“我祖母雖是少年成名,其實她走在大街上,能認出她的沒幾個。她從不叫記者拍到她的臉。她跟姜耀祖公開比試後,不少記者閑人守在謝公館,她跟親友中的女孩商量,請她們輪流上謝公館住住,進進出出那麽多同齡女孩,記者就分不清哪一個是她,把記者調理得暈頭轉向。後來在公開場合露面,她也鮮少介紹她的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