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新娘的那些嫁妝

親戚們從睢縣帶來的嫁妝, 先全送到杜太爺給珍卿陪送的婚房——就是慕江南先生送杜太爺的洋樓。這棟洋樓位於靠近華界的蜀州路,那一帶有全國各地的吃食,新婚住在那邊一定有口福的。

杜家莊、楊家灣還有磨坊店, 長輩、同輩、晚輩能來的都來了,珍卿只能大略叫過來一遍, 顧不得每個人問候握手。

看著婦人發髻微微發福的若衡表姐, 扶著白發蒼蒼的老姑奶奶, 珍卿趕忙上前屈膝行禮, 才叫一聲“姑奶奶”, 娘兒倆就繃不住抱頭痛哭起來。若衡表姐也在一旁掩面抽泣。到這裏送嫁的親友皆來自禹州,曉得楊家當年逼婚,叫珍卿倉促間遠走他鄉, 他人想著兩家人必要疏遠,不想還今日如此團聚景象,由不得人不感慨萬端, 涕淚零落。

珍卿三年沒見姑奶奶, 她們在淚水間百感交集, 終於被表姐、表娘、表姑勸止住。珍卿和姑奶奶緊緊攥著手,訴說相隔兩地的思念關懷, 抒發著各自難言的愧疚。珍卿摸著姑奶□□發說她老了, 姑奶奶眼浮水光欣欣含笑,說從前瘦伶伶的小家雀兒長大了, 長成花朵兒一樣的品格……

這一回, 連族長向淵哥老兩口也來, 看著暮景殘光的兩位耄耋老人, 回憶向淵哥對他們祖孫的幫扶, 珍卿也是千分感激萬分親切。

珍卿真想說說玉琮的情況, 可是玉琮長久沒有來信,他的近況自己無從得知。而且她近來聽聞,玉琮的養母(四嬸)去世了,偏她臨終留下遺言,叫玉琮跟她娘家侄女成親——他們雖未明說,定有叫養子幫扶娘家之意。玉琮養父(四叔)哀傷極甚,聽說一意想照亡妻遺言來辦,想叫玉琮娶了他的內侄女。現在玉琮職司在身,行蹤隱秘,根本顧不上這一茬兒。

杜四嬸的那位娘家侄女,珍卿對其不甚了了,只聽說生得非常富態,雖說沒上過新式學堂,但對家庭內務非常熟稔,還有個“孝敬友悌”的名聲。

然而說一千道一萬,對於杜珍卿來說,杜玉琮的終身幸福最要緊,別的姑娘再“孝敬友悌”,只要不是杜玉琮的良緣,她就是好得能成神仙,與杜珍卿也沒有幹系。

想一想這其間的瑣細,珍卿對著向淵哥老兩口略有幾分揪心。看著兩位神態祥和的老人,珍卿一絲情緒不露出來,溫柔得體地敘議別後之事,謝他們對孤老弱女的照拂,並略略問及縣裏鄉中之事。一切言語全都發自肺腑。

珍卿與本家親戚敘闊見禮,李師父拄著拐杖在旁坐著,李師娘看珍卿待人接物有模有樣,嘴角噙笑慢慢地頷首。

珍卿跟親戚們敘闊長短,看著坐在旁邊的師父師娘,不由地又再次淚眼婆娑,自愧又叫師父師娘奔波。李師父不慣婆婆媽媽,對著珍卿顧左右而言他,說珍卿幫著印的《譯校注》不錯,余外就再沒有別的話了。李師娘就笑眯眯地問她,當年給她的金玉平安如意掛墜兒,可是給了她丈夫了,珍卿略有一點不好意思。

李師娘又說起珍卿少小之事,說她小時候看著沉穩,其實調皮起來比小子還厲害,沒想到眨眼長成美嬌娘,成就自己的金玉良緣,而今羞羞答答地要嫁夫郎。又說她娟娟姐又懷上了,不便立刻過來這裏白住著,不過婚禮時候她一定過來,唯一的小妹成婚她必要來的,反正海寧、應天來往也方便。珍卿說娟娟姐一早有信來,她們姊妹無須這些虛言。

掉淚傷心的階段過去,大家開始不斷善意地調侃新娘,對著父老鄉親珍卿不想展現利嘴,就是微微笑著聽他們說。

大家遠道而來送的豐厚嫁妝,有杜太爺一早托人幫辦的,還有各家親戚的各種添妝。嫁妝哩哩啦啦從院外擺到屋裏,從樓外擺列到走廊客廳,從客廳擺到樓梯底下,連一層書房、琴房、臥室、廚房都占住。剛才大家站在嫁妝叢中廝見的,這會情緒抒發完了才覺得逼仄。

親戚們帶著珍卿看自己的嫁妝,除了幾十口紮彩漆紅的大箱子,還有雜七雜八的生活用品沒裝裹,比如洗臉架子、椅子腳踏、臉盆恭桶、妝奩插屏、食盒針線盒等,這些器具也多是正紅夾著一點玄色,映入眼中莊重又喜慶。

耳聽得外面一陣陣喧嘩,說夾了好多閑人看熱鬧。胖媽他們按杜太爺的吩咐,不停手地給看客們撒糖甜嘴,還一邊耐心答對他們的疑問,不覺間就告訴周圍鄰裏:這是禹州睢縣杜姓大戶人家嫁閨女,包了三個火車廂子運的嫁妝。嫁妝從火車上搬下來,把那一片月台堵得走不動人,嫁妝從火車站運回又用了多少車,blablablabla……又說這杜家只一個獨生女兒,不但嫁妝陪得極是豐厚,還給新娘子陪送兩套婚房,這套蜀州路的洋房是一棟,另一棟洋房住得陳舊,把這套新的給姑娘當新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