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惻隱(第2/2頁)

那時候他還問爺爺:“那他們不會進林子打獵嗎?”

爺爺輕笑一聲,說打獵哪有想的那麽容易。山裏的東西精著呢,只有打獵的好手才能打到獵物,至於其他人還是吃樹皮吧。

百年前發大水,百年後反而幹旱到地都裂開,兩邊要是折中一下該多好,總不至於死那麽多人。

不光王寶山,王家在座的所有人都是這般想的。

王寶山還講起他們家怎麽發達的,他爺爺大字不識一個,家裏一畝地都沒有,就靠太爺爺幫人家做長工養活。

等他爺爺長大,家裏孩子多養不起,就把他送去城裏木匠家做學徒,沒有工錢,能吃飽已經不錯。好在他爺爺格外勤勉,學了把好手藝,出來單幹之後,掙得幾個錢,買地娶媳婦,開頭才三畝地,經營一輩子到老已經達到四十畝。

爺爺孩子多,活下來的僅有王寶山他爹還有大伯,大伯生下王寶興。

分家的時候,兩個兒子把四十畝地平分掉,各自經營幾十年下來,把二十畝土地變成四十畝甚至六十畝。

王寶山老實不懂變通,死守著他爹傳下來的六十畝地,不多不少;王寶興聰明擅長經營,把原先的幾十畝翻番變成上百畝,從此成為王家村最富裕的人家。

王寶山屬於小富即安類型的,家裏地多,豐年賣完糧食家裏能有余錢,荒年也不會餓死。

人活到老就是為了吃飽喝足,他對這幾十年來的生活已經非常滿足。

接下來一段日子,陸陸續續好幾波人來到王家村,他們大多來自西邊。

後面來的人幾乎都瘦骨嶙峋,精氣神遠遠比不上第一波。

起初村裏人還會憐憫他們,贈口水喝。

後來來的人越來越多,村民心裏也就漸漸麻木起來。

至於王家村為什麽連口水都不肯給,就要引出一段故事了。

大多數災民見王家村死活不給糧食,但給口水已經算仁義的,所以飲完水之後就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直到有一波過來,那一夥人得有上百人,大多為青壯年,看來是幾個村子一起上路。

他們仗著自己人多勢眾,喝完水不肯離開,只說不給糧食絕不走。

對面不是善茬,王家村同樣不好欺負。

王家村在西邊通往縣城的必經之路上,災民們逃難路上大多要經過王家村。要是人人都管他們要糧食,他們老實給完一個,接下來就要給第二個、第三個……

就算富裕如王寶興,也折騰不起。

見到王家村拒絕他們的要求,那等脾氣暴躁的甚至想要沖過路障過來同他們拼命。

王寶興拄著拐杖,顯然被氣的不輕。

他幾乎吼著對想沖過來的災民說:“旁的村子連靠近都不讓你們靠近,給你們水,是村裏人仁義不願意眼睜睜看著你們渴死。你們怎麽報答的?放下水就想搶我們的糧食!村裏人家家戶戶都吃不飽,連婦人孩子都出去剝樹皮,怎麽會有余糧給你們吃?”

路過的災民好多都幾天沒沾水,村民們見他們如此淒慘心生不忍才答應他們要水的請求。

只有王家村自己人知道,為了省水,他們喂牲畜時都不敢多浪費一滴。

對面那群人壓根聽不進去,心心念念想著王家村的糧食。

“俺們不多要,一人一個饅頭就行,不然俺們就沖進去。”

村裏有年輕氣盛的少年,見到對面獅子大張口,呸地一聲說:“還要吃饅頭,俺們自己都靠吃樹皮度日,你找閻王爺要你的大白饅頭去吧!”

王家村態度很堅決,要水給你,要糧食萬萬不可給。

要說村裏人因為窮,常常會爆發口角,你多占我一寸地我多拿你一粒米都可能是沖突的原因,也有那等不講理的小人,但像對面這夥人一樣無恥的可真從沒見過。

王家村又不欠他們,憑什麽白白給他們糧食?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不給。

兩邊你來我往,罵完居然真的動起手來。

對面的災民沖勁很足,贏了就能拿到糧食,所以一個個爭先恐後拿著家什往前沖。

說是家什,不過是把鐵鍬或鋤頭而已。

鐵制品昂貴,他們逃難也不舍得把它們丟下。

作者有話說:

這個時候,女主還帶著現代生活的思維,沒有真正適應古代物質匱乏的生活,俗稱聖母。不過後面她還會繼續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