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尾聲

即使過去幾十年, 人們仍舊對這段經歷有著近乎刻骨銘心的記憶。

在回憶裏,家破人亡的慘劇鋪墊起血色的基石,受盡磨難的可憐人歷盡千辛萬苦重建家園, 不過重建的路上總無法避免坎坷與挫折。

本該是萬物復蘇的春天,一場突兀洪災卻無情毀掉無數人畜甚至植物的生命, 如今已經來到五月的尾巴, 勤懇的農人好容易將自家小窩修整好, 緊接著便馬不停蹄地扛著鋤頭下地, 即使從前種下的莊稼蕩然無存。

對於莊稼人而言, 地裏的東西就是他們的根、他們的命。

如今命都要沒了,怎能不痛哭流涕?

東小莊和織女鎮因有余糧的緣故,雖傷心, 情緒卻到底平穩些,而完全沒有余糧的人家,甚至會忍不住跑到田地裏痛哭。

那日, 木槿正跟著幾個本家兄弟四處轉悠, 因有洪水的沖擊, 地裏莊稼早就不見蹤影,一向生命力頑強的野草亦被泡爛草根, 僅余下光禿禿的土壤, 更嚴重點的,泥土已經不剩多少, 露出大大小小的礫石, 無論如何, 野外的景象只能用一個荒蕪概括。

本應萬物復蘇、充滿生機的時節, 因突兀的天災而放緩前進的腳步, 無數人跌落在黎明的前夕。

有人僥幸跨過生與死邊界的吊橋, 看似已經來到與從前截然不同的彼岸,環顧周圍卻無前路也無歸處。

於是,人們拼了命般挖掘被洪水沖垮的房舍、地窖、糧倉,期盼能夠從裏面找出可供生存的糧食。

有人甚至後悔:“當初就不該帶糧食上山避難,這下好了,婆娘跟娃被大水沖走不說,連糧食也沒啦。”

這般說辭難免有些事後諸葛亮的味道,然而卻是許多人心底最真實的想法。

可真讓他們回到過去,照舊會將所有能帶的貴重家當給帶走,若將東西給舍棄掉,人就跟踩在棉花上差不離,總歸不踏實。

運氣好的能摸進不知誰家的糧倉,從裏頭找到被大水沖泡良久、業已發黴汙糟的稻谷,吃進去勉強能多活幾日;運氣不好的唯有辛苦出門找食吃。

明州城以丘陵山地為主,若非臨海貿易發達且有當地茶葉、布料支撐,此地早就變成所謂的窮鄉僻壤了,哪有今日的繁華富庶?

因此,慘遭洪水沖擊的地表光禿禿的,甚至裸露出下頭的石塊,莊稼人打眼一瞧就曉得要壞事嘍,石頭上哪能長出莊稼,看來龍王爺這是將他們最後的後路給切斷掉。

至於指望官府,更是萬萬不可能。

北邊四年前就碰見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那時候生起不小的亂子,如今尚未徹底平復,國庫裏空空如也,官府壓根沒有賑災的糧食。

被上天和官府雙雙拋棄的百姓無奈之下唯有自尋生路。

先去自家宅子找尋,看能否找到點從前藏的食物;自家找不到糧食便去鄰居家空了的房舍裏翻找、去河湖裏打撈、去打劫陌生人的口糧……

洪水退去不久,河湖裏沼澤間水多魚鱉也多,但凡會點水性,就能找到口吃的,對於水性不好的人而言,只能通過打劫和掠奪博得生存的機會。

因此,近日外頭越發亂起來,直至出現匪盜成群沖擊官府的情形。

那日來東小莊查探戶籍的官爺後頭又到過一回織女鎮,聽裏正說是帶著底下幾百號官兵下去辦差的,結果匪徒聚集的規模實在太大,官兵們最後竟四散而逃,生亂的地界在明州城最西邊,聚集織女鎮少說也有數百裏,等來到織女鎮附近時,官爺們可謂人馬俱疲,加上許多人在打鬥中受傷,不得不在織女鎮暫時歇腳。

裏正當然好吃好喝招待著,偶然從口風松的官兵嘴裏得知這個消息,用積攢了幾十年的耐性順利掩下駭然,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繼續同官爺們閑話。

裏正幾十年人生中遇見最大的變故有兩件,一是東小莊幾百號人毫無征兆變成他的鄰居,二是幾月前的洪水,本以為熬過洪災就安生了,卻不成想西邊還有反賊虎視眈眈。

裏正在接踵而至的災難中見識到東小莊強大的自保能力,他得知消息不久便將口風傳給了東小莊。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我從不把你們當外人,今日冒著殺頭的危險把消息告知於你,就盼著咱們能夠齊心協力,不讓匪徒有空子鉆。”

為得到東小莊一句牢靠的承諾,裏正將事情說得格外誇張,就盼東小莊能承他的情,危難之際能拉他一把。

無論裏正出發點如何,木槿都極感激他能把消息傳給東小莊,她道:“若沒有織女鎮在旁邊扶持著,我們哪能這麽快就在明州城安了家,大水來的時候也多虧你們肯帶我與族人們上藥山,我們都承著您的情呢,往後真有不太平的時候,咱們還得相互扶持保護家業。”

織女鎮想借用東小莊的武力,東小莊何嘗不是如此,自打在南邊定居開始,他們不過圍著東小莊丁大點的地方打轉,頂多去趟明州城置辦家什,假如往後出了岔子,還得求織女鎮的鄉民們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