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學海難為(第4/5頁)

在自己考上嶽山書院後,程瑞重塑信心,在努力之下,可能會有更好的結果。

即便考不上,去別的私塾進學,亦有騰起的可能。

兩方討論之後,覺得此事的關鍵點在於程瑞做完這個決定之後,能否平和的接受由此事帶來的後果。

於是,邱平又問程瑞:“你內心覺得若當初的決定成立,你會走向哪一條路?”

程瑞:……

他很不想承認,但一切都有跡可循,他極大可能會走向陳延說的那條一蹶不振的道路。

“所以說,沖動決定是要不得的。”邱平搖搖扇子,“你們三個人都要記住,做任何決定都要想想,自己能不能接受決定所帶來的後果,行一步想三步,凡事得三思。”

問完程瑞,時間還早,壓力又給到了葉問的頭上。

關於葉問的事,也是一件邱夫子從葉老爺子那兒知道的趣事,據說是葉問在十二歲時,葉家有一管鋪子十分出色的管事因犯女色被葉問知曉,當即打了板子放逐出了葉家。

爾後,那蒸蒸日上的鋪子因換了一個管事,生意大不如前,後由換了一個,因那管事決策失誤,這鋪子營生便就此跌落千丈了。

“確有此事。”葉問點頭,“我葉府有明文規定,管事不得出入青樓瓦舍,他當初入瓦舍被我抓住,我按府規將他逐出家門,為按規行事。”

“至於後來鋪子換了管事便不行了,也是因為後頭識人不清,跟前面這件事並無關聯。”

葉問堅持要把兩件事交割。

陳延覺得葉問說的有道理,程瑞為商家子,知道經營能人難得,不過按規行事也沒錯。

邱平點點頭,“按律按規行事怎麽會錯呢?你們說得都沒錯。”

“那關於葉問之事,我們暫不討論,老夫想問先問問你們另一件事。”

“夫子請問!”

“你三人夙興夜寐,日夜苦讀,無論寒冬酷暑,皆手捧書,願蟾宮折桂,所為何?”

“是醉心書途一心向學,還是想來日為官?”

於此事,葉問的心很堅定,“自然是想為官一方,造福百姓。”

哪個讀書的人沒想過來日為官呢,陳延和程瑞在遲疑了一瞬後,也說:“來日為官。”

邱平點頭,“既想為官,便要知道,官途難為。”

至於如何難為,在邱平先生問出下一個問題之後,三人很快就感覺自己被為難了。

問題還是葉問之前那個問題的骨架,只是上面的皮變了。

邱平道:“現葉問官至監察禦史,巡視府城,至某縣,發現該縣縣令狎妓,但該縣縣令禦下有道,治下有方,可無論該縣令功績如何,按律,官員狎妓當免職。”

“葉問秉公執法,免了該縣令的職位,後,朝中委派新任縣令至此,該縣令魚肉鄉裏,欺上瞞下,至百姓民不聊生。後,有百姓得知之前的‘青天大老爺’是葉問帶走的,鄉民皆辱罵葉問識人不清。”

他偏頭看向三人,“此何解?”

三人懵了。

毫無疑問,葉問按律秉公執法是沒有錯的,但……

由鋪子變成了人,識人不清損失的便不再是冷冰冰的銀子,而是鮮活的百姓。

但不處理,或視若無睹,好像又對自己的‘三觀’發起了挑戰,有人違律,我也可以視若無睹嗎?因為他做了好事,所以……便可以抹去他做的壞事?

許久,三人仍未言,邱平笑了笑,“這就是今日最後一個題目,我看了下還有半個時辰的時間,你們三人可以自己討論一會兒,我過兩盞茶的時間回來看看。”

“……”

這樣的討論太過於艱難,過了兩盞茶的時間,大家也沒有厘清一個所以然。

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邱平想要的,只是三個少年好好思考,“將來若入官場,沒有非黑即白,律法亦有浮動空間,不可完全按律行事。”

三人思忖良久,到點之後,才一腳深一腳淺下了山。

這樣的詢問,實在太過刁鉆,好在邱夫子也不是日日上這個課,一般是每個月來上這麽一兩次,其余的時間還是正常問策論、問詩歌。

本月下旬輪到問陳延的時候,邱夫子提出了的問題如下:

陳延現為大理寺官員,現審理了一樁昔日同袍的貪汙案,眾所周知陳延與該貪官關系極好,現貪官被判秋後問斬,已知由於該貪官曾立下汗馬功勞,陛下未曾處理他的家眷。

日前犯官家眷求到了陳延頭上,不為求情,只為求陳延令她們私下見一見那犯官,全他在上黃泉路前唯一的心願,此刻,陳延該不該應。

學過成宇律的都知道,死囚非詔是不允許探視的。

若遵循律法,不允家眷探視,周遭同僚知道後,難免會覺得陳延為官冷血,連如此方便之門都不願意開,不堪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