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全縣做紅薯澱粉 江知縣的跟腳(第4/6頁)

平城本地的實在是拿不出手。

當平城這種縣城的知縣,想整出一番讓聖上眼前一亮的政績,那真是比登天都難。

這三年來,他想禿了頭,也沒想出什麽好法子。

政績不突出,那就無法升遷。

他自身也沒什麽背景,他是寒門出身,前朝時他家也闊過,是個不大不小的世家,但經歷了戰亂,等盛朝建立,他家徹底沒落了。

沒政績,沒人脈,為避免走出聖上的視線,他原本想著,今年狠狠心,動用祖產去和吏部的官員拉拉關系,明年好選一個能讓他施展拳腳的縣。

但現在嘛。

平平無奇普普通通的平城,終於有拿得出手的土特產了!

靠著一個粉條,就可以讓平城的百姓比從前富裕一倍甚至是更多。

這就是他的政績!

在翰林院待了兩年,他大概能摸清楚聖上的心思:民富國安。

百姓富不富,這是考核官員的一條隱形標準。

所以,他還是得動用祖產了。

因為按照大盛的規定,知縣是三年一調任,他想繼續留在平城,那必須得托關系。

只要能留下,花費些祖產算什麽,靠著粉條,他能讓聖上眼前一亮。

必須要支持三柳村的粉條大業!

江知縣下了命令,很快全縣城上百個村子的村長都來到了縣衙。

當然,離的遠的村子,即便是坐著牛車也要走上一天一夜的,來的就比較慢。

但這無所謂。

這不影響江知縣先對來得早的村長宣布三柳村收購澱粉一事。

一年兩次的賦稅,都是衙役親自去各個村子收的,所以,這些村子的村長和江知縣的聯系挺密切。

現在江知縣宣布了粉條一事,這些村長意外之後就是驚喜。

粉條在縣城火爆了一個多月,很多村長都知道粉條,現在三柳村要買澱粉,這是好事哇。

他們村子的紅薯也能變成銀子了!

甚至有個別村長拉著莊豐收的袖子,一臉心疼的問莊豐收咋不早下這個決定。

因為現在都臘月了,距離過年沒幾天了,家家戶戶種的紅薯也消耗不少了。

這多可惜啊。

但也沒人真的埋怨莊豐收,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雖然種紅薯的人家已經消耗了不少紅薯,但這些人家裏還留有一些紅薯。因為按照平城這邊的習俗,過年會炸紅薯丸子。

過年需要用到紅薯,那此時家家戶戶自然有紅薯。

莊豐收把紅薯澱粉的做法教給這些村長,這些村長便回了各自的村子,教村人做澱粉。

當然了,莊豐收也特意強調了,澱粉必須幹凈,凡是有雜質的,三柳村不收。

到時候白忙活一場,那可別怪他。

江知縣也同意這個條件,粉條是要成為平城的特產的,代表的是平城的臉面,也是他的臉面。

他不想丟臉。

江知縣發了話,眾位村長不敢不重視。

回到村子之後,向村民傳授澱粉做法時,著重強調衛生問題。

這可是縣太爺發了話的!

縣太爺對普通村人的威懾力,那就好比老天一般,畢竟絕大多數村民這輩子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在他們活動的這片區域裏,江知縣掌握著他們的賦稅徭役等生殺大權。

這的確是他們的天。

現在天發了話,他們不敢不聽。

於是,整個平城凡是種了紅薯的農人,在這個本該是冬閑時期的臘月,突然就無比忙碌了起來。

六斤紅薯出一斤澱粉,三柳村以十五文一斤的價格收澱粉,若是能做一百斤澱粉,那就能賣一千五百文。

若是做兩百斤澱粉,那就能賣三千文。

這是一筆不小的錢,足以讓他們過一個富足的年。

所以,必須得甩開膀子加油幹!

當旁人忙活著做澱粉做粉條時,黎蕎家的生活一如既往。

莊文回村之後,每隔一日便會來黎蕎家找黎蕎探討學問。

他將四書五經三史三傳背得滾瓜爛熟,於是他便時常充當夫子,抽查黎蕎最基本的背誦情況。

也會考一考墨義。

黎蕎雖然買了四書五經的注釋書,但注釋這個東西,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理解,所以有不同版本的注釋書。

更絕的是,注釋書也有專門的注釋書。

這簡直跟套娃一般。

因此,並不是說拿著注釋書對照著四書五經死記硬背就可以了,還得找夫子、同窗咨詢,看如今主流采用的是哪個版本的注釋。

莊文苦讀三十年,在這一塊自然能暫時充當黎蕎的夫子,為黎蕎傳道授業解惑。

但莊文也有不擅長的地方。

他身為地地道道的古人,去的最遠的地方便是府城,他對台風、龍卷風、海嘯、地震這些自然災害,只有籠統的了解。

詢問私塾的夫子和同窗,夫子和同窗與他一樣,面對這古古怪怪的題目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