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改名字,周邊村子一起致富 黎蕎的解題思路(第5/6頁)

過了年之後,還存有紅薯的人家變得很少,物以稀為貴,所以澱粉漲價了。

之前三柳村是以十五文錢一斤的價格購買的澱粉,現在一些村子想以十八文、甚至是二十文的價格賣澱粉,王掌櫃便希望他能去縣城看看。

他看看有什麽用呢。

人家想多掙些錢,而三柳村需要用到澱粉,所以他今日過來只是傳話的。

莊豐收針對此事又搞了個投票,這一次,所有人都願意買高價澱粉。

粉條太掙錢了,村人少掙幾文總比不掙強。

誰知道今年冬天是什麽情況呢,所以,先幹完去年這一票再說,只要有人賣給他們澱粉,價格不是特別離譜,那就買!

黎蕎把全村的決定告訴給王掌櫃,然後又拜托給王掌櫃一件事,若無意外,今年黎蕎就可以去私塾讀書了。

黎蕎想在縣城買一個小院子,他托王掌櫃留意一下有沒有人賣房子。

他不會和陶竹分開,所以房子要大,能讓陶竹做點心。

在縣城玩了大半天,夫夫兩人回村。

兩人都挺高興,特別是陶竹,這種體驗對他而言是第一次,過年竟是可以去縣城玩,他現在真的一點兒都不怕住在縣城了,他對縣城的熱鬧繁華,感興趣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新年很快過去,初七這日,黎蕎帶著黎菽娘仨,和莊豐收、朱村長一起去了縣城。

黎菽想法不改,非得讓黎蕎把生意掛在她名下,黎蕎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便同意了。

之所以還帶著黎瑜寧黎瑜安姐弟倆,是因為黎蕎要給他們上戶籍。

在大盛,每三年進行一次人口統計,之前黎菽的戶籍從三柳村的戶籍冊子上抹掉了,現在得加上。

這需要莊豐收這個村長當證人。

另外,黎蕎還打算把朱家村的十畝特等田買下,這需要朱村長陪同。

上一次黎蕎買宅基地時,給縣丞塞了錢。

但這一次,他剛把錢袋子拿出來,縣丞大人就微笑著擺手了。

身為江知縣的副手,縣丞自是知道黎蕎的。

江知縣不調任,還挺看重黎蕎這個年輕人,縣丞自是不掙黎蕎這份外快了。

於是,今日的行事特別順利,不到一刻鐘就辦好了。

從縣衙出來時,黎蕎多了一張十畝的田契。

黎菽的戶籍出現在三柳村的戶籍冊上,她是一家之主,而且在她的名下,還登記有黎家粉條、黎家點心鋪這兩門生意。

辦妥了此事,黎菽終於松了口氣。

她在她小弟這裏,終於發揮切切實實的作用了。從今往後就由她盯著她小弟的生意了!

有了這層關系,黎蕎便讓黎菽也開始做點心,過了年,他家的點心生意又要營業了。

家裏多了十畝地,最高興的就是陶竹了。

這一次的田契上寫的是他和黎蕎的名字,兩名字並列在一起可真好看,他每日都要看幾遍。

有了田地,那就要耕種,之前錯過了冬小麥,但現在可以種春小麥。

小麥太貴,而現在他家吃飯的人多,他只想種小麥。

陶竹這點想法,黎蕎自然安排。

他沒有雇人,而是交給了朱家村。

朱家村的人每個月都要給他幹五天活,才十畝地而已,五天之內絕對能種完。

於是,元宵節之後,氣溫升高,朱家村的人花費幾日功夫,把黎蕎家的十畝特等田全種上了小麥。

朱家村現在把黎蕎當財神爺,不需要黎蕎和陶竹當監工,他們幹活又快又好。

元宵節之後,春回大地,寒冷被太陽驅走,田地裏的冬小麥迎著春日的風輕輕搖晃著嫩苗。

冬閑過去,田地裏有活兒可幹了——

灌溉。

春日雨水少,而此時的灌溉全靠人工,速度慢,再加上農人種的小麥多,所以按照村人的習慣,都是提前幾日便開始灌溉。

於是,莊文今日所寫的文章便是圍繞著旱災。

私塾已經開學了,但他請了假,這個臘月他通過和黎蕎探討學問學到了不少東西。

他覺得他在黎蕎這裏的收獲比在私塾大,所以他就請了幾日假。

“文哥,你這文章寫的雖好,但沒有新意。”

書房裏,黎蕎看完了莊文的文章,點評很犀利:“你給出的法子,都是朝廷所用的,你沒有自己的創新。”

“這……”

莊文不由捋了下胡須,皺眉,一臉苦惱:“除了常見的手段,還能有什麽新法子。”

“像是那篇雪災文章時我所說的,想要真的解決這些災禍,不僅要有朝廷慣有的手段,還要有錢。沒錢拿什麽救災?”

黎蕎說著指向紙張上所寫的挖河打井這幾個字:“只有足夠的錢,才可以打足夠的井,造足夠的水利設施,實在不行,還可以從外地購糧。”

“不讓百姓在旱災中餓肚子,不讓百姓有造反的機會,那才是徹底解決旱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