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作弊的經過 三皇子完蛋了一半

七皇子只花費了一個多時辰, 便將作弊三人所知道的一切都了解清楚了。

原來這三人分別來自於松江府的黃、包、李三家。

這三家在前朝時屬於不怎麽起眼的小世家,前朝戰亂再加上盛家父子的屠刀,大世家被滅了個幹幹凈凈, 他們三家卻因為不起眼和審時度勢幸存了下來。

三家在松江府經營多年,家中也有人做六、七品的小官,同進同退多年,在松江府也算是不小的勢力。

十多年前,這三家有人任了府衙禮房的官職, 府衙禮房,這是管科舉考試的部門。

首府府衙, 管的不僅僅是童生試的府試和院試, 也負責舉辦鄉試。

這三家想讓自家子弟走科舉路多多做官,就泄題做了弊。

浙海省有多種方言,別說是一個府了, 有的地方哪怕是同一個縣, 口音也不一樣。

松江府身為浙海府的首府,更是各種方言大雜燴。

在這種地方, 本地人想瞞著言語不通的外地人做些不能見光的事情,那是易如反掌。

黃、包、李三家在松江府有一定勢力,內部也有人, 松江府知府三年一調任, 浙海省總督也是三年一調任, 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再加上言語不通, 於是這三家第一次作弊很輕松就成功了。

這三人過了童生試的府試。

接下來又過了院試, 成為秀才。

嘗到了甜頭之後, 這三家渴望更進一步。

想要更進一步, 那在禮房任職的這位就不能挪窩,三家湊了錢,托關系找門路,給吏部的官員送了禮。

這種行徑很常見,再加上只是一介六品官,於是這位在禮房任職的官員在這個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多年,不僅幫三家的子弟作弊,還拉攏府衙其他官員,將科舉舞弊做成了一條產業鏈,借機斂了不少財。

但是,這三家的勢力只在松江府,出了浙海省,他們就沒機會舞弊了。

是以,這三人之前沒來盛京科考。

不過,此屆科考,他們三家打通了盛京這邊的門路,於是黃、包、李三家的嫡系三人就帶著奴仆來盛京趕考。

到了盛京之後,他們在城東租了一個院落,在會試考試的前一天下午,有人給他們送來了此次科考的題目和答案。

不僅有墨義、帖經這兩個大類的答案,也有已經做好的詩詞和列好大綱的策論文章,當然,還有最後那篇決定會試成績、來自於聖上小作文的策論文章。

這篇最重要的策論文章,也只列了大綱。

答案給了,但這三人一看就懵了,墨義、帖經的題又多又雜,他們仨也不是什麽勤學、能吃苦的好學生,這麽多題他們咋背啊?

而且文章怎麽只列了大綱?

寥寥幾句,他們如何擴展出一大篇文章?他們需要細綱!

在他們啟程時,他們家裏人可是說了,此次肯定能考中進士,但明日就是會試,他們背不完啊!

他們需要小抄!

給他們送答案之人被這話氣著了,但也沒多說什麽,只說了會向上面回稟,然後就匆匆離開了。

果真,在貢院裏他們拿到了小抄。

小抄是給他們送蠟燭的士兵送來的,靠著小抄,他們將所有題目都答出來了,特別是最後那篇策論文章,任誰都挑不出毛病,絕對稱得上是優秀。

可誰知道原本萬無一失的安排,竟是被發現了。

但他們仨知道的也只有這些了。

他們三家在盛京搭的誰的線,又是誰給他們送的題目、答案和小抄,他們一概不知。

至於給他們送答案、小抄之人的相貌,他們嘴笨腦笨,描述不出個一二三。

從這三人嘴巴裏只得到這麽點信息,七皇子不滿意,便想要去審問給這三人送蠟燭的士兵。

但等他找到這個士兵時,這個士兵已經自盡了。

沒辦法,七皇子只能審問與這位士兵有過接觸的人,但沒發現什麽線索。

沒線索,他開始審問三皇子和剩余七位考官。

三皇子目前只有失察之罪,七皇子不可能跟對五皇子那般直接上刑具。

三皇子死不承認,七皇子拿他沒辦法。

七位考官一個個也都指天畫地的發誓他們沒有舞弊,七皇子挨個審問之後,沒發現疑點,也不好給他們上刑具。

線索斷了。

七皇子沒再審問出有用的信息。

全盛京都在關注此事,盛鴻盛鈞父子倆也在關注,盛家父子倆一邊派人前去松江府核實黃、包、李三人的供詞,一邊又貼出懸賞告示,歡迎有線索者舉報,他們有重賞。

轉機出現在中午。

有人揭了貼在貢院門口的懸賞告示,實名舉報松江府府衙眾多官員沆瀣一氣,把持科場,上勾結朝廷命官,下欺壓無辜學子,肆意操控浙海省眾多學子的命運。

這人不僅握有浙海省五十多舉子、秀才的血書,還有切實的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