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根據曇清方丈得來的消息, 那間尼姑庵就坐落在三川郡重霄縣的裏坊內。

乍然得到佛睛黑石的下落,簪纓的心如雲翳破散,激動難言。但她並未忘記警惕, 進城之前,先遣王叡帶人潛入縣城中探查是否有異。

她非信不過曇清方丈, 而是這裏離叛軍作亂的陵川很近。

衛覦前腳才走, 這個消息便至, 難免惹人生疑, 簪纓再怎樣急不可當,也須得小心行事。

王叡帶人經過一番查探,未見城中有異樣, 回來向主子稟報。

簪纓聽了, 一顆懸緊的心微松,命手底的二百北府精兵下馬卸甲,隨她入城。

這樣的陣仗, 自然驚動了當地縣令。傅則安擅與公門打交道的優勢突顯出來, 由他出面應對。簪纓則雇了個當地鄉人領路, 直接朝尼姑庵的所在趕去。

沈階隨行,途中轉目望見簪纓唇白若雪, 呼吸輕屏的神情。

他已經很久沒見過如此形色緊張的女郎了。

佛睛黑石。他心中默念道, 女郎這一年裏下盡苦功尋找的, 便是這個。

“唐娘子,慢些。”曇清方丈才被快馬顛簸了一路,跟不上趟,氣喘籲籲道, “既來之, 則安之, 庵寺就在那裏跑不掉,唐娘子不必情急啊。”

他越安撫,簪纓步伐反而越急,此時此刻她的心情,比當初聽見金鱗薜荔的下落時也不遑多讓。這小縣中的寺廟,不比南朝京都中刹寺如林,義筵如市的盛況,規模中下的小寺院往往坐落在裏坊之中,左鄰右舍皆民居,沾染了煙火氣。簪纓一路腳步不停,左行右繞,到得庵前,見是一處清靜平常的小廟,擡目只見黑地匾額上書有“普慈”二字。

簪纓深吸一口氣,聞到淡淡的佛香味道。

但她沒有馬上進去,打發了鄉導,先命影衛入內探察。

普慈庵平常多是信女居士往來,忽然間有這許多矯捷大漢湧進來,且還如入無人之境地內外翻查,頓時引起庵中尼姑的恐慌,響起幾聲低呼。

普慈庵的住持是位五十歲上下的比丘尼,身材高大,著一襲素布寬袍禪衣,聞聲自禪房出,袍腳帶風,見狀皺眉,問所從來。

曇清在庵門外也蹙眉心,他雖奉簪纓為主,可同為沙門中人,心有戚戚,無奈地看向簪纓:“唐娘子,未嘗謹慎過頭了。”

簪纓不置可否。

她知道自己如今的身價幾何,也知道佛睛黑石是小舅舅性命所系。雖然關於佛睛黑石的用處,她連曇清方丈都未透露分毫,應當不會被人察覺,但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小心駛得萬年船。

直至影衛出庵,向主子輕輕搖頭,示意沒有危險,簪纓方命姜娘卸刀,帶人入庵。

進了院,簪纓向這位不怒自生威儀的高大住持拈一個標準的佛揖,歉意地說:“在下唐氏,聽聞貴庵中有神跡,特意遠道來拜會。”

她低下頭,露出斜衽領下一段潔白後頸,懇聲道:“冒犯之罪,只緣自身有些難言之隱,絕非有心褻瀆神佛,敬請師父諒宥。”

她是先兵後禮,曇清是拜佛拜到西,為了幫忙打圓場,緊跟著表明身份。

住持神色鎮定,她聽說過濟南大覺寺的曇清方丈,佛法高深,面色稍緩,望著眼前一行不速之客,“不知諸位前來,是為何事?”

“阿彌陀佛,”曇清方丈看簪纓一眼,向住持道,“涅槃經有言,佛陀破四魔而涅槃,如大火滅,度有彼岸。聽聞尊師圓寂之日,睛眸化為舍利,舉世罕聞,此大德顯聖之跡,這些年卻未向信眾宣揚,使之知曉世間真有無邊法身。是以老衲前來,特為請見聖物,望師父行一方便。”

“方丈如何曉得?”住持聽到這話,怔住。

很快她便想通,這群人是有備

而來。

師父生前座下收有數位弟子,師尊在坐化前夕仿佛知曉自己將化舍利,交代不事聲張,但若有心打聽,總能探出一二分風聲。

師父圓寂後,由她接掌了這座尼庵。師父的遺澤之物,她已小心收藏近二十年。就是因為知道此物珍貴,怕引起紛爭,是以從未向外透露過。

住持沉靜無波又如深井幽邃的目光,在簪纓的臉上定了定,又看看眼前的陣仗,面無表情道:“既如此,隨我來吧。”

簪纓呼吸輕沉,一步不敢落後,隨住持去往她的禪房。

只見這位尼庵之主進屋後,一言不發從屋內最深處的老木箱中,取出一只半尺見方的沉檀盒,轉身,恭謹放於案上。

住持闔眼默念一句什麽,慢慢打開盒蓋。

不止簪纓,連曇清方丈的呼吸也屏住,對於這件只存在於佛經描述中的佛門寶物,他見所未見,同樣好奇。

簪纓定睛看去,見那盒中盛著一顆龍眼大小的黑珠,黑圓如石,表面卻散發著淡而瑩潤的光澤。

曇清面色微變,凝神細觀片刻,忽然揖首長拜:“阿彌陀佛,這……這便是佛睛黑石!令先師必悟得高深佛法,方有此等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