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長安見聞

世人皆知長安繁華,胡商不遠萬裏,穿越沙海,自拂林、大食來此,日本更是派出遣唐使前來學習禮儀、文學、技法……

禮樂傳來啟我民,當年最重入唐人。

晁衡十九歲被派往大唐,至今仍記得當初自己跪在神社之內,向住吉大神祈求平安的場景。

可惜,五百人的使團最終只有半數活著踏入唐土,其他人要麽染上疫病而亡,要麽被鯨波吞噬。

一旁,陸離的視線從一名昆侖奴身上挪開,隨口問道:“晁卿,你來長安多少年了?”

“二十有七年矣。”

說到這裏,晁衡搖了搖頭,心中更添幾分感念,撫著頜下胡須,嘆息道:“昔年在難波登舟遠渡時,尚未及冠,青春仍在,而今卻可自稱一聲老夫……不知此生能否魂歸故裏。”

話落,晁衡出神地望向東海方向,想到了家鄉的瀨戶內海。

二十七年前,他還不叫晁衡,而是阿倍仲麻呂,因為漢學基礎、人品禮儀受到鴻臚寺官員們的認可,隨使團抵達長安後,破格進入大唐最高學府太學,學習深造。

隨著時間推移,同批來唐的夥伴一個接一個回國,唯獨他不願離開,並非留戀大唐的富貴與繁華,厭惡家鄉窮苦,而是渴求知識,《禮記》、《春秋左傳》、《尚書》、《周易》……有太多東西需要學習了。

而太學畢業後,他選擇參加科舉,意外地考上了進士,事實上,阿倍也沒想到自己一個海東偏僻小國的蠻夷,竟能受主考官青睞,一時間感激涕零。

再後來,當今聖人在含元殿面見全榜進士,他不僅有幸得見龍顏,還被賜了一個名字——

晁衡。

自此以後,官運亨通,太子宮左春芳經司局校書郎、門下省左補闕,聖人前段時間說,要升他做儀王友,職掌侍遊和規諷之事。

五品官,這是多少唐人夢寐以求的職位,穿小團花的綾羅紅袍!

這種恩情,晁衡覺得用一生都報答不完,可今年來唐訪問的使團卻傳來消息——

他的故友下道真備依據在唐所學,創立了日本法律和片假名。

一邊是對大唐恩德的感激,想要在此奉獻一生,一邊是造福國家、孝順年邁父母的感懷,晁衡心中深感糾結,好久不曾飲酒了。

不過,今夜的宴會讓他暫時忘記了憂愁,滿懷期待,因為好友李白、王維等人都會參加。

念及此,晁衡收斂思鄉之情,回神看向陸離,邀請道:“陸寺卿今晚可有閑赴宴?賀監即將致仕歸鄉,李太白、王摩詰在平康坊設宴,為其送別。”

“若卿能往,定能成就一樁盛事。”

什麽叫盛情難卻?

看著眼前這位國際友人,陸離感覺這就是了。

另外,眼下雖然不是劇情世界,沒必要帶著一顆功利的心去結交歷史名人,但能和李白一同宴飲,見識詩仙風采,不比一人獨酌好?

因而陸離沒有推脫,爽快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就叨擾了。”

“寺卿莫開玩笑,您能來赴宴,吾等欣喜還來不及。”

就這樣,兩人關系又進了一步,話題也變得隨意起來,但大部分時間都是晁衡在說,從日本風物,到初來大唐的窘事,邊走邊聊。

長安風物也次第呈現在陸離眼前——

不久前,他為甩開衛兵,直奔人最多的西市,現在離開西市一路東行,行程貫穿半座長安城,所見風物實多。

先是繁華,而後稍稍冷清一些,現在又變得熱鬧起來。

特別是離開明德大街之後,行至平康相鄰幾坊,縱使沒有進入坊市勝覽,僅僅在街上見世道行人風貌,也感覺有些目不暇接。

等到了東市,準備拐入平康坊時,闊街竟發生了擁堵,粟特商人的駝隊遇到圍觀參軍戲的群眾,不得前進。

最終還是附近武侯鋪中的差役盡數出動,整頓秩序,過了小半個時辰才又恢復交通。

剛好,陸離留在原地,與晁衡一同看了一場大唐版相聲。

兩個角色,一胖一瘦,瘦者叫做蒼鶻,胖者則被稱之為參軍,前者戲弄調笑後者,並手持一形狀類似於長柄錘子的東西,一頭包上軟布,打在身上很響,但並不痛,頗具節目效果。

陸離覺得,後世對口相聲中逗哏與捧哏見到這種景象,大概要拱手執禮,叫他們一聲老祖宗。

當然了,對他而言,最具感慨的事情是武侯前來維持秩序時,那些身穿奇裝、面容抽象的異族人皆叉手行禮,站在路旁,配合武侯以及不良人工作。

未言先躬,多懂禮數。

“這些人西域豪商再怎麽有錢,伴當如何魁梧,也不敢在長安惹事,若是敢觸犯唐律,直接將所有貨物罰沒充公,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