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相持(十)(第2/3頁)

備受煎熬的等待中,大明爸爸很快查明了真相,立刻就派出援軍,並讓一個叫郭夢征的參將,給了自己兩萬兩銀子,說是安慰……

總而言之。

過去種種經歷讓李昖從骨子裏憧憬天朝,那裏有一位素未謀面,卻極其豪爽的皇帝兄長。

所以,當危機再度來臨時,他不想著抵抗,反而一門心思要內附。

可惜,遠在燕京的萬歷皇帝,已經有些厭惡這個異父異母的異姓兄弟了。

可李昖卻毫不自知。

事實上,李朝和倭國已經被常年戰爭,拖得民生凋敝了,而有內憂的大明也感覺到一絲疲憊與不耐煩。

朝廷內部,不管是主和派,還是主戰派,現在都默默達成一致:

大家夥應該畢其功於一役,以雷霆之勢把島國鬼子攆下海,不要再拖了,讓國家財政趕緊緩一口氣。

因此,本就在戰爭爆發時定下的原則,得到進一步貫徹——

增兵,再增兵,大增兵!

當前不足萬人守漢城,確實很難,但只要固守一段時間,危機就可以化解。

因為李如梅、李芳春、祖承訓等遼東大將已跨過鴨綠江多時,預計再有半個月,即可抵達李朝京畿道。

而這才是第一波支援。

第二波支援,必須一步到位,實現把鬼子一次性趕下海的目標。

由於是大動作,會涉及到方方面面,故而,今年是不可能完成了。

要知道,遼東與宣大已經派出大軍前往半島抗倭,余者肩負著守衛大明北方的重任,怎麽可能為了一個外番,無節制削弱京師的防禦力量?

大明朝廷只剩下一個辦法,就是從全國選揀參戰部隊,以及指揮官。

除此之外,兵力上漲帶來的一系列後勤補給問題,亦無法一蹴而就。

【這個世界存在大體型妖獸,船只體型更加誇張,相應地,那些力能扛鼎的士兵,需要吃更多食物來補充體能。】

就目前而言,這項大工程已經悄然開始,遊擊將軍藍方威的四千浙兵、前營參將王國棟的三千騎兵,已被萬歷皇帝在名單上圈了起來。

遼東、宣大、江南、川渝、兩廣,雲貴高原,悉數在征調之列,只等著冬季過去,開春就開拔,去異國他鄉殺倭寇。

其中,有三人更是被早早定下。

大刀將軍劉綎。

擅使一把鑌鐵巨刀,此人原先在緬國打叛軍,鎮守西南邊境,後來被調去川渝當參將,壬辰倭亂時,一聽朝廷要跟小鬼子打仗,興奮道:

“老子的大刀可他娘等到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劉綎當即請求朝廷,準許自己出川抗倭,朝廷也覺得,一員虎將閑著也是閑著,就讓他領著五千川軍,去異國他鄉砍小鬼子。

大刀將軍接到正式調令,樂呵呵地率軍出發,奈何路途實在遙遠,等到他到達半島戰場時,鬼子已經支棱不起來了……

換而言之。

李如松帶著遼東軍團出盡風頭,將倭人打出平壤,使它們徹底放棄了進攻,沒了精氣神。

而劉綎擎著大刀,一路急行軍,結果一個大仗都沒撈上,打了兩年醬油就無奈回國了。

如今第二次戰爭,他已收到朝廷暗示,雖然年齡比初次遠征時長了好幾歲,但劉綎依舊忍不住嗷嗷直叫,非要讓小鬼子知道,劉大刀的大刀到底有多猛。

可人無完人。

劉綎有一個很令人無語的毛病:

貪財。

不僅如此,他覺得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樣貪財。

第一次出川抗倭,功勞、苦勞都有,按理說升官發財是板上釘釘,可他想要多撈一點,就去賄賂禦史宋興祖。

人家什麽人?禦史啊!

負責監察、彈劾百官!

當即便被宋興祖告上朝廷。

萬歷帝最終沒有深究,畢竟武人思想單純,便不賞不罰,還派他去播州平定楊應龍叛亂。

在當地總督的強力支持下,劉綎不負眾望,打了個打大勝仗。

該賞!

可劉綎老毛病又犯了,跑去賄賂總督他爹,不出意外,再度捅上朝廷,功過相抵……

萬歷皇帝都忍不住想揪著他衣領,質問:你到底圖什麽?怕朕不給你升官?非要走偏門!

不過劉綎確實能打仗,尤其鐘情於砍小鬼子的腦袋,所以在這種時刻,他被朝廷早早確定下來。

其次是董一元。

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後人,但他們這一支已經混成了將門,父親和兄長都是一代名將,自身也戰功累累,從西北到遼東,一刀一槍,硬生生把自己打熬成了精於邊事的老將。

最後是陳璘。

皇帝打算給他的頭銜是:

欽差統領水兵禦倭總兵官。

畢竟,一旦總攻時機成熟,那必然是水陸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