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帝國余暉(五)

水師一到,大決戰所用的兵力也就全部湊齊了,完全可以打一場遠勝過往的戰役:

短短幾個月,明軍在朝總兵力激增到了十四萬兩千七百人,軍容前所未有之盛!

且兵多將廣!

前者是大好事,而後者就有點麻煩了,聚集了這麽多來自天南地北的總兵、副總兵、遊擊,管理起來無疑是件麻煩事。

董一元是老資歷,地位可不比麻貴低,從巴蜀趕過來的大刀將軍劉綎,頭上同樣頂著個提督頭銜。

按照朝廷最開始的計劃,是打算給陳磷也安排一個提督頭銜,但後來考慮到。要以空降到水師的陸離為首,便沒有擢升,他依舊是副總兵。

“出征在即,如果搞不清楚尊卑,那早晚得出事。”

大營之內。

楊鎬環顧四周,似乎想看看誰對此有異議,但這個節骨眼,沒有人會失智到當眾出言反對的地步。

畢竟,經略使可是連過兩關,展現出極大的後台。

“很好。”

隨著李如梅回國接任他兄長的位置,楊鎬收起所有小心思,開始全身心投入決戰之中。

要是再有閃失,數罪並罰,別說兩位閣老,就是整個內閣都幫著自己說話,都逃不過死劫。

大營角落。

魏峰、周天等人,看著前方獨領一面的陸離,有些羨慕。

畢竟他那個總兵位置本就是獨一档的存在,而眼下,雖未曾被授予提督一職位,但卻有提督之實。

潘明則按下一切心思,隨著陸離調任水軍,他接下來將無法再得到太多幫助,得想辦法幹掉鍋島直茂這個級別的存在。

如此,才穩妥……

一時間,眾人心思各異。

至於指揮系統的細微調整,倒沒那麽復雜,邢玠統籌全局,楊鎬布置戰略,下面的一線指揮則分成了:

麻貴、董一元、劉綎三個戰區。

此外,每位提督身邊都跟著監軍。

這個完全可以理解,楊鎬在島山打了一場爛仗,敗得太過離奇,以至於萬歷皇帝產生疑心——

這麽多將領不會沆瀣一氣,謊報軍情吧?

故而,監軍的職責非常簡單,就是查勘功罪,而且,在小戰略和戰術上,提督得跟他們商量著來。

“各位都清楚各自的任務了吧?”

邢玠開口。

眾將紛紛點頭。

既然戰區都劃分出來了,那作戰計劃肯定也隨之制定完畢。

跟歷史沒太大出入,因為最優解就只有一條。

在這個戰略計劃中,明軍將分成四路,三路陸軍分別進攻順天、泗川和蔚山,一路水軍掃蕩沿途海域。

以雷霆之勢,快速摧毀倭軍防線,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坦白來說,先前李如梅部的加入,也未能改變明軍在朝鮮戰場一直以寡敵眾的窘境,而今,終於能夠以眾淩寡,那必然是要痛痛快快出一口鳥氣。

正因為如此,抗倭援朝的最後一場,也是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正式打響。

沒有什麽祭天儀式。

一是,上次被打臉,邢玠和楊鎬都不好意思再搞。

二是,聯軍已在實力方面,占據絕對優勢,沒必要再注重這種虛事。

麻貴的右路軍,共三萬三千人,大部分扮演者就混在其中,再度攻擊蔚山;

大刀劉綎的西路軍,兵力兩萬五千人,目標順天;

而董一元的中路軍,總兵力達到了三萬九千人,主攻泗川。

再算上陸離麾下的一萬多水軍,明軍為這次進攻出動水陸兵力近十一萬人。

余下三萬精銳,駐守在漢城大本營,根據局勢再做調動。

事實上,這個動員數字,完全配得上高層“四路並進”的宏大構想。

而且,還沒有算上充當輔兵、炮灰的李朝精銳,他們雖然總體戰鬥力不如明軍,但人數擺在那裏,有些將領及其麾下的部隊,也曾有過亮眼表現。

根據提前刺探到的“過時”情報,泗川是倭人防線的中樞,他們征發大量奴隸,匯聚在此處。

故而,這地方星羅棋布了數十座營寨,防守嚴密,估計是有令明軍頭疼的人物坐鎮——

也許豐臣秀吉就在此處。

因此,在這一路,楊鎬予以特別重視,將兵力最多的中路軍安排在此,且不僅僅是為了抓大魚,也是為了可以隨時支援東西兩路。

水路方面就更加直率了:

在李舜臣的配合下,一路橫掃全羅、慶尚兩道海域。

畢竟,這次聚會商議就是一個中心主旨——

以眾淩寡,泰山壓頂!

在散會以後的第三天,各部有序拔營,信心滿滿踏上各自的進攻路線。

陣仗極具氣魄,堪稱咄咄逼人,恨不得從三個方向將倭軍全部吃掉。

期間,陸離聽到了一個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