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征服遠山城(四)

遠山城是月之海周邊最大的幾個城市之一,只有散提爾堡和穆爾瑪斯特才能在城市規模和人口數量上面稍稍勝出一籌。

遠山城在最繁盛的時期有近四萬五千多人口,商業氛圍非常濃厚,不管是海上貿易還是陸上貿易都絕不遜色於月之海最活躍的城市散提爾堡。

當遠山城開始與散提爾堡進行全方位的競爭的時候,兩者的差距其實並不大,那時候散提爾堡的總人口也不到五萬人,雖然在所有的月之海城市中位列第一,但遠山城和穆爾瑪斯特絕對不遜色多少。

只是在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角逐較量之後,遠山城在散提爾堡的壓制下逐漸走向了衰敗,其他方面且不說,單從人口的變遷方面來說,半個世紀以來遠山城的人口數量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大幅度下滑到了不到四萬人。

而作為對手的散提爾堡人口則上升的到了五萬七千人之多,如此一增一減之下,雙方的差距幾乎拉大到了讓遠山城絕望的地步。

遠山城在與散提爾堡的競爭中逐漸頹廢衰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從最直觀的角度來分析的話,那就是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競爭中,遠山城的領主和決策者總是昏招叠出,對比之下散提爾堡人卻幾乎走對了所有的路子。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散提爾堡人的秘密領導組織——散塔林會,一直在跟另一個世界性的秘密組織——豎琴手同盟進行著焦灼的善惡理念爭鬥。

也就是說,散提爾堡人甚至連一半的力氣也沒有用出來,就壓制的遠山城不要不要的。

兩個城市從勢均力敵發展到壓制性差距,是遠山城的人民太差勁,還是散提爾堡人太強呢?這一點一直是費倫各地的學者和政治家苦苦思索的問題。

很多人包括豎琴手同盟的大部分成員甚至都認為,邪惡過於強大,善良頗有不及。

實際上兩個城市在長期競爭中所呈現出的差距的根由,卻無關善惡,而是領導制度上的差別。

散提爾堡施行的政治制度是集權式的殘酷精英選拔制。任何一個人,不管是他出身貴族還是奴隸,只要在成長過程中展現出異於常人的才能,就會得到重用,並與其他精英人才進行極為殘酷的競爭。

在這個競爭的過程中,每個精英都會獲得某種實質性的任務,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成功者無功也無過,失誤者受罰,失敗者受死,吃裏扒外者萬劫不復。

順便說一句,只有那些在既定任務之外又獲得重大勝利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獎賞和拔升。

如果一個精英能夠擊敗所有的競爭者並獲得超乎意料之外的功績,那麽他(或者她)就一定會獲得真正的高位和實權,其中甚至包括散提爾堡的領主位置和軍隊的統帥權。

這也就意味著每一個散提爾堡的官員和精英,在很多時候都會表現出超乎常人的主觀能動性。

而遠山城卻又是另外一個樣子。

遠山城施行的是一種號稱自由——民——主的大議會選舉制度。

遠山城的大議會前身是一個叫做緋紅之羽的大商團,成員選拔是一種以財產和貢獻值為標準的準入制度。只有在遠山城擁有固定面積以上的住房和一定數量以上的資產,並向大議會捐獻財物換取一定的貢獻值,才有資格成為大議會的一員。

遠山城的領主就是由大議會的全體成員投票選舉產生。而如果領主在任期間出現重大決策失誤,也會由大議會成員通過不信任投票罷黜。

遠山城的這種制度看起來非常美好,那些昏庸無能之輩幾乎很難越過大議會的選票監察,登上遠山城的領主之位。只有得到絕大部分議員認可的精英,才有可能成為整個城市的領袖,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嘛。

但是實際上以這種方式選出來的遠山城領主,幾乎總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昏庸,無能,自私,貪婪,短視!除了最初的兩屆領主,遠山城後來的領主們幾乎都逃不出五個負面評價的範疇。

甚至很多領主在上位前,作為商人一直都有著極為良好的聲望,精明睿智,遠見卓識,手腕強硬,處事果斷……等等,可是當他們坐上了那個位置之後,很快就變了一個模樣,簡直與上位前的表現走了兩個極端。

這種反常表現在平常時候看不出來,可是一旦涉及到與散提爾堡人的競爭,尤其是在外部戰略方面,感覺特麽的就跟散提爾堡人的臥底似的。

每當兩座城市出現某種直接而又慘烈的競爭時,遠山城的領主總是做出某種短時間內看起來有利或者損失較小,但以長遠的戰略眼光來看絕對傻逼的決定。

等到傻逼領主的傻逼決定造成了可怕的後果,當他想要幡然醒悟想要糾正時,來自大議會的不信任投票卻直接讓他滾蛋了。然後新的領主上台,繼續與前一個領主近乎相似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