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惠名遠播

花漸遇當著一眾近臣的面, 在蕭青冥面前立下軍令狀,勢必在三日之內完成任務。

在李計看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就算這位花老板是神仙也不可能。

李計雖然沒有在印刷廠幹過活,但他在寧州時, 曾見過書局招人抄書的情景。

在蕭青冥從系統卡池抽到雕版印刷術之前,現在的書籍還普遍停留在雇人抄書的階段,人們對“印刷”的概念, 還停留在拓印石碑的層次。

就算一個寫字快的人,要在三天之內抄完一本書,不休不眠也未必抄的完, 這麽短的時間, 花老板去哪兒能立刻找來三百個識字的人抄書呢?

更何況,一旦天色變暗, 光是依靠油燈的光線, 也非常昏暗。

強行在夜間抄書,很有可能雙眼疲憊之下,出現錯字漏字的情況, 如果匆匆成書質量太差, 照樣影響聲譽,還不如幹脆賠錢道歉來得好。

更何況, 一本書抄完,還需要在太陽下晾幹油墨, 用線裝幀同樣需要時間。

無論李計怎麽想, 都覺得是一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待蕭青冥一行人離開, 李計等書局夥計, 全部被管事叫去了印刷廠幫忙。

在紙坊幹了一個多月的活, 李計還是第一次進入印刷廠後院真正的工作區,他本來以為這裏會像寧州的抄書局一樣,在寬敞的大院子裏,幾十個抄書人一人一張桌案,同時抄謄。

然而他看見的實際情況,全然超乎他想象之外。

後院內,沒有一個人在抄書,有不少工匠手裏拿著雕刻刀,在一塊平整的大木板上,沿著字跡的筆畫,細細在板上刻字。

“這是在做什麽?”李計好奇地問。

同行的書局夥計道:“好像叫什麽雕版,第一次見的時候,我比你還驚訝呢。這種雕版印出來的字,比手寫字工整又好看,每本書都一模一樣,而且不會錯字和漏字。”

“雕版只要刻一次,就可以用很久。”

“我以前在京城另外一間書局幹活,每次見他們手抄,都會因為手抄出錯,浪費一兩成的紙張,那些紙寫廢就只能扔掉,我看著都心疼。”

李計恍然大悟,原來印刷廠有這種省事的辦法,難怪老板敢誇下海口。

不過即使依靠這種雕版一張張印,三天時間,晾曬和線裝的時間也不夠啊……

正當李計暗自為惠民書局著急時,更加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讓一讓,讓一讓。”

印刷廠外面傳來幾聲熟悉的聲音,李計一看,是隔壁紙坊的造紙工,他一愣:“老孟,今天怎麽是你來送紙……”

他話音未落,嘴巴突然大張開來,差點驚掉下巴。

老孟是紙坊一位高級熟練工,據說也是老板從別的紙坊高薪挖過來的。

他一雙手又巧又穩,用老式的木板撈紙,最快時,十個呼吸的功夫就能撈出一張一臂長寬的紙,裁出來大約可以得紙八頁。

現在,老孟和另外一名紙坊工人,兩人肩膀上挑著一根長長的竹竿,一疊面積巨大的米黃色紙張被竹竿居中挑起,長長的紙頁垂落,邊緣處幾乎快碰到地面。

李計不過幾天沒有在紙坊,莫非又是技術學院的學子玩出了什麽新花樣不成?

他眼看著老孟和另外一名工人,將巨幅紙張在寬大的工作台上鋪陳開。

他一眼看去,長寬至少超過了三米,具體多少李計也估算不出,但絕對比他見過的任何一張紙都要大得多。

“乖乖,這樣一張紙,能裁出來多少張書頁啊?”

老孟哈哈一笑,一臉得意地看著他:“我裁過,至少四十八頁。若是放在我以前做工的書坊,有人告訴我有一天能造出這麽寬大的紙,我一定給他一口唾沫星子。”

“那種老式的撈紙板,需要兩只手去端著,越寬的板它越重,要沉在紙漿裏擺動,就不能太重。”

“再怎麽大,也不可能超出這麽大距離。”說著,老孟用兩只手比劃了一個適中的長度。

“沒想到,這幾天我可算大長見識了。”

“還是學院那群讀書人有辦法,他們把幾塊竹簾接在一起,拼成一塊,用繩子吊著,幾個人同時拉繩,很快就能撈出這麽大一張紙。”

“如果用這個辦法,還能造出更寬的紙,不過水槽就那麽點大,再寬也沒法比水槽更寬了。”老孟搖頭嘆息,一副遺憾的模樣。

李計點點頭,又湧起新的疑惑:“可是造這麽大的紙有什麽用?還不是要裁成書頁大小。”

紙越大,應該裁的越費勁才對。

老孟神秘地指了指裁紙處的新工具,下面是一塊平整的木板,一側每隔一段距離便裝有一把極為鋒利的長刀,刃口磨得很是尖利,另一端則是木質手柄,手柄可以同時控制所有裁紙刀切割。

李計突然發現自家小少爺李長莫,跟幾個技術學院的學子都在,正在和工人們商量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