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昏君”並非朕!

紫極大殿, 群臣一片安靜,唯有書盛以四平八穩的語調,抑揚頓挫宣讀“罪己詔”。

不少人面露茫然之色, 彼此面面相覷。

像“罪己詔”這樣莊重嚴肅的自我問罪詔書,影響力非同小可, 皇帝乃天子,承天奉運,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 更代表不可褻瀆的天威。

天子自認有罪,尤其是危害江山社稷的大罪,一旦以正規詔書的形式宣讀流傳, 必定會被牢牢記載在史書之上, 更會記在無數大臣和百姓心中。

如此巨大的恥辱柱,不是每個皇帝都能承受得起的, 不僅威信會受到重大損害, 更嚴重者,整個國家上至君臣,下至黎民, 都會被打擊信心, 陷入茫然無措的境地。

連一國之君都有罪,那其他人呢?豈不是人人都該有罪?

倘使是在國家危難的關頭, 君王以此承擔責任的方式,破釜沉舟, 或許還能起到激勵人心, 安撫百姓的作用。

但此刻卻是國家改革的重要關頭, 一旦認罪, 不管究竟是什麽罪, 立刻就會演變成反對派的狂歡,繼而以此為借口推翻既定改革國策。

畢竟皇帝都有罪了,朝廷的施政方針還能是“對的”嗎?自然應當“有過就改”才是。

碰上重大天災、戰亂、國家衰落之年,逼迫皇帝下罪己詔,同樣也是士大夫集團的拿手好戲。

尤其當朝廷上“人才濟濟、眾正盈朝”之際,國家依然敗壞,那自然不能是他們這些“正人君子”們的錯,只能是皇帝聽信讒言,誤用小人□□之過。

只要皇帝乖乖認錯,並把那些不聽話的“小人□□”趕出朝堂,皇帝便依然還是人人贊頌的明君。

然而眼下局面,卻根本不是上面任何一種情況。

國家既沒有陷入危難,更沒有膽大包天的大臣敢逼迫皇帝,可蕭青冥偏偏主動下了罪己詔。

就算是為了替攝政大人掩飾汙點,也完全沒有必要自己來承擔罪責啊!

隨著書盛的聲音清晰地鉆入每個大臣的耳中,漸漸的,眾人臉上的震驚,轉變為錯愕,變得越來越目瞪口呆,最後只剩下一片混不知今夕何夕的茫然。

“奸邪妖妃”,難不成是公開指責前任太後是奸妃嗎?“惡宦奸臣”倒是很好理解,反正該死的也都死了,還能從陰曹地府跳出來喊冤不成?

可是“被奸人所害,陷身囹圄,不見天光”又是什麽個意思?皇帝不是好端端地在皇位上呆著嗎,前幾年整日尋歡作樂,哪裏“陷身囹圄”了?

至於那句“未能及時消除亂臣賊子,懲奸斃惡……”這種小事也好意思拿出來說?

大殿上跪著的眾臣們逐漸回過味來了,皇帝這哪裏是在“罪己”,分明是在甩鍋呢!

高台之上,蕭青冥坐在龍椅寶座裏穩如泰山。

歷史修正特權獎勵已經到賬,根據他設定的存档時間節點,系統自動給出了三個聲望修正解釋的選項。

選項一,順應目前民間廣為流傳神鬼傳說,宣稱皇帝本是紫薇大帝轉身,聖啟登基至三年前在位的“昏君”,實乃瘟神附體,終於為大帝所敗,魂飛魄散。

蕭青冥搖搖頭,這種神神鬼鬼的話雖然容易糊弄老百姓,但讀書人就極難取信了。

他繼續看向第二個選項,效仿前朝僖宗皇帝裝瘋賣傻之典故,宣稱皇帝登基前遭奸人暗害,多次有性命之憂,故而故意裝作為奸人擺布的“愚癡”模樣,保全性命積蓄力量,以待來日。

蕭青冥皺了皺眉,雖然看著至少沒有第一個選項那麽離譜了,但說來說去,那“昏君”還不是跟自己是同一個人麽。

他的目光往下滑,落在最後一個選項上。

選項三,效仿前朝三王叛亂、奸宦謀逆,以替身傀儡取代真龍天子,以圖改朝篡位之典故……

蕭青冥挑了挑眉,看著很像民間野史話本裏的橋段,但也沒有更合適的說辭了。

無論如何,把黑鍋推給奸臣,總比穿越和遊戲系統可信點。

那廂,書盛手裏的“罪己詔”已經念完,對於皇帝的瘋狂甩鍋和各種語焉不詳,大臣們臉上各有各的一言難盡,皆默默擡頭望著高台上的皇帝,等待最後一個蓋棺定論的解釋。

蕭青冥慢悠悠從龍椅裏站起身,來到台階之前,俯視著跪了滿殿的大臣們。

最後一眼,冷冷落在被幾個侍衛按在殿中央的陳玖等人身上,陳玖莫名打了個顫,脊背升起一股涼意。

蕭青冥微微擡起手,命令道:“將人帶上來。”

眾人一愣,卻見幾個太監領著一男一女兩人,戰戰兢兢踏入大殿之中,一路來到禦階前跪下,女子看打扮應當是昔日伺候過前任太後的宮女。

而另外一人,直教人大跌眼鏡——此人不是別人,竟然是一直關押在天牢裏,還留著一條性命的前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