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雪戰

陶勒蓋山。

進入十一月以後,因天氣太冷,李瑕軍中已有越來越多的士卒病倒。

寧夏軍的將士組成很復雜,一部分將領是當年慶符縣的馬軍出身,一部分是歸附的蒙古將領,士卒多是從甘肅、隴西、關中招募的,漢人、蒙人、維吾爾人都有,還有的士卒連自己是什麽人都搞不清楚,也許是黨項人和蕃人的後裔。

但就算是甘肅的大漢,到了這漠北嚴寒之地,也還是不習慣。

這日天才亮,楊奔在營中走了一圈,不由感慨道:“如果不是陛下禦駕親征,將士們受陛下激勵,只怕撐不下去。”

他雖然心高氣傲,但卻知道換成是自己統兵,肯定沒辦法在這種情況下還維持住軍隊不崩潰。

李瑕卻是搖了搖頭,道:“不是因為這個。”

他不認為將士們是因為他這個皇帝才咬牙熬著,這也許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

他李瑕也沒什麽偉大,很多時候就只是為了個人的野心才在奮鬥,打仗打久了也會把士卒們當成數字。比如這一戰,他帶著七千多人跑來攻打十余萬敵軍,早就知道會死很多人。

可以說,一開始他就做好了把這些人犧牲掉的準備,他甚至無情到連自己都可以犧牲掉。

在他看來,將士們之所以還能忍受這種艱難的處境,更多的原因只怕是因為過往的日子實在是太爛了。

三百多年間,就沒有一個像樣的王朝,或腐朽、或殘暴。

而李瑕不懂政治、不懂治國,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意志,以及來自後世的一些不成體系的思想。

他不認為自己做得有多好,只能說運氣不錯,對手是宋、元。

倒不是說元朝有多弱,它繼承了大蒙古國龐大的遺產,還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但若說到整體的制度,它顯然有些太過粗糙了。

“因為他們都希望有個像樣的國。”

李瑕轉頭看著自己的士卒,這般道了一句。

“該給的兵餉不欠著,能讓他們好好種地。政局清明,促進生產,這就已經比宋、元像樣太多了。說得再簡單點,他們想過好日子。哪怕自己過不上,也要打出個好日子給家人們過。”

這話是老調重彈了,當初第一次見楊果時說的就是這像樣的國,李瑕也覺得總說很沒意思。

但他慶幸的是,稱帝兩年了還沒忘掉這點。

他覺得,如果有一天自己從士卒之中走過去,只能感覺到自己的威風凜凜,而感受不到他們的想法是什麽了,那也許就是他要大敗的時候。

有探馬奔了回來稟道:“元軍已在二十裏外!”

李瑕走上高處,拿起望筒看去,暫時還看不到元軍的蹤跡。

風雪天,連揚起的塵煙也看不到,不是適合野戰的天氣,但忙哥剌還是來戰了。

“忽必烈這個兒子很有膽色。”李瑕道:“我考慮過他被我襲營之後會避開。”

“陛下,還有一種可能是脫忽的兵馬也快到了。”楊奔道:“忙哥剌把探馬散得很遠,不讓我們的探馬繞到他的西面。”

“很可能,那我們就要在這茫茫雪地裏,以不到一萬人對陣十余萬人了,怕嗎?”

“不怕,這天氣對我方有優勢,不論兵多兵少,都是一樣挨凍。蒙古人是更耐寒些,但元軍也不全是蒙古人,相反,我軍有棉甲,烤著篝火在這裏以逸待勞。戰到最後,有可能先崩潰的恰是那十余萬大軍。”

望筒的視線中還沒有出現元軍的蹤跡。

前方又有探馬回來,確定了幾個消息,想必等元軍抵達戰場、雙方開戰該要到下午。楊奔遂吩咐軍中先生火做飯,讓士卒們飽餐之後決戰。

在這個關頭,李瑕把地圖翻出來看了一會。

“陛下是在考慮廉公能不能追上脫忽?”

“朕不擔心他那邊,以他的能耐,想必不會讓脫忽好過。”

李瑕轉頭看了一眼,只見諸將都捧著馬肉在嚼,沒往這邊看,才道:“朕考慮的是,這麽多天了,東面都沒有元軍追過來。”

說沒有元軍,但其實有些元軍探馬向西,被唐軍探馬截獲,傳信的內容都是提醒忙哥剌小心被李瑕伏擊。

可見忽必烈已經猜出了李瑕的戰術。

“陛下是說,元軍不追來,是去攻打我們……”

“嗯,朕擔心的就是這點。”李瑕道:“忽必烈若派兵來追,我們這七千騎兵敵十萬也好、二十萬也罷,在這茫茫漠北至少還能迂回、消耗。反而是元軍犯境,我們的疆域過大,而人口、兵力太少,難守。”

“那我們只能盡快擊敗忙哥剌了。”楊奔道:“再僵持下去對我們也不利。”

雖說唐軍駐紮在山下,有視線制高點、背風、能撿到柴禾,但再下去連柴禾都要沒有了,自然是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