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傳檄(第2/2頁)

郝狗兒跟著念了出來,感到心裏沉甸甸的。

他讀過陸遊的詩,報紙上常常會刊上一首兩首,並在下面寫上各種注釋。

此時他站的位置離天壇很遠,在最外圍的一片,前面的視線也被人群擋住,使得他並不能望到天壇。

好在,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士卒把天子的話傳過來,令每個人都能聽到。

在郝狗兒不遠處傳話的正是年輕的軍需官範學義。

“時至今日,距陸遊的‘但悲不見九州同’又過了五十七年。一代又一代人盼著北伐,且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除了陸遊還有辛棄疾,還有宗澤、嶽飛、孟珙……他們不僅是宋國的文官武將,他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梁,讓我們能挺直腰杆活著,而不是像爛泥一樣趴著。而他們沒能等到的北伐,在今天,我們等到了。”

郝狗兒挺了挺自己的背,感到時代重擔壓在自己身上。

範學義還在傳遞著李瑕的話。

“我們這代人是幸運的,過去的分裂、屈辱將在我們手裏終結,歷史將在我們手中書寫。王師北定中原,過去無數人的遺憾將由我們來彌補……”

在這支隊伍前方站著的是陸秀夫。

他擡起頭看向天空,像是看到了滿天的英靈。

有宗澤高喊著“渡河”,有嶽飛的“壯志饑餐胡虜肉”,有辛棄疾的“氣吞萬裏如虎”,有孟珙的“三十年志在收復中原”,還有數不清的戰死的人們。

李瑕有句話他十分認同,這些矢志北伐的人們不僅是宋國的臣子,還是華夏的英雄。

如今的陸秀夫身披著新唐的官服,他已經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官身。

他所領的是輜重隊,在這支隊伍的前方便是將士們的方陣。

每個士卒都站得十分挺拔,精神氣十足。

陸小酉則站在永興軍的方陣最前方。

隨著誓師大會進行到了這裏,一壇酒已經遞到了他的面前,送酒的士卒拿著勺子舀了兩下,發現裏面剩的酒已經不多了。

陸小酉幹脆捧過酒壇,將裏面剩的一口倒入了口中。

他酒量很差,僅僅這一口就已經上了臉。

再擡頭一看,天壇上的李瑕拔出了長劍,指向了北方。

素來沉穩靦腆的陸小酉也激動了起來,舉著拳頭大喊道:“北伐!”

身後的士卒們也開始跟著呼喊起來。

很快,整個東郊十余萬人的喊聲匯聚在一起,聲動四方。

“北伐!北伐!”

“北伐!北伐!”

日出東方,天光已然破曉。

李瑕開始發表檄文,以示決心……

“昔赫赫始祖,肇造煌煌中華,奄有九錫,唐虞繼世,三王奮跡,則文化彬彬,獨步宇內。

慨自石氏燕雲之割、趙氏淮北之失,國祚不復振,如魚餒肉敗,腥聞四布,遂引群虜乘間抵隙。邊境要區,割削盡去,拊背扼吭,遂使我漢土堂奧盡失,民氣痿痹,將破碎顛連,轉饜封豕。今蒙元竊踞中原,衣冠遺黎,虐視均於草芥,骨肉同姓,吞噬劇於豺狼。泱泱大國,豈甘淪為奴辱?

吾唐皇之後裔也,祖宗命世之英,及其苗裔,恭承天命,罔敢自安,遂劍屨俱奮,十一年間,據守西蜀,開疆雲南,收復關中,復克隴西,斬虜酋於釣魚城,殲鐵騎於賀蘭山。茲奉天倡義,親統大師,北逐胡虜,分兵進討,問罪燕京。出生民於水火,復漢官之威儀。掃蕩胡塵,一統四海,治世安民,振興華夏。

慮百姓不知,反以吾為仇,陷溺猶深,故先諭告,兵帥所臨,軍威整肅,號令森嚴。耕市不驚,秋毫無犯。歸我者永安於華夏,背我者自竄於荒漠。

蓋華夏之民,天必命華夏之人以安之,胡虜何能治哉?唯恐中原久汙膻腥,故率四方猛烈天下豪雄奮力廓清,志在驅虜除暴,使民皆得其所,雪華夏之恥。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而同生天地間,凡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華夏之人撫養無異。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很快,騎兵四散而出,傳檄天下。

天壇上則再次響起了戰鼓聲。

“北伐!北伐!”

士卒們高聲大喊著,緩緩轉過陣列,開始行進。

十年抗爭,李瑕終於開始了他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