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顯擺

◎他把看到的內容跟衛景明說了:“怎樣,我沒蒙大哥吧,我就是認字。”◎

小兒子習武的資質之差震驚了這個糙漢子,他苦惱地反省,樸實地發覺是自己和媳婦兒太溺愛老四了,這才害他沒傳承到他們老衛家在武藝上的天賦,同樣都是他兒子,老四比他上頭三個哥哥差太多了……這都怪他呀。

還能怎麽辦,趁早往回扳呀。

衛長海捏了捏手掌心,暗自思忖:以後要多磨礪磨礪老四,再不能溺愛下去了。

從衛景明背上下來的一瞬,衛景平感受到衛長海對他從未有過的嚴厲,他的內心是驚慌的。

習武他不怕,他怕的是這個便宜爹衛長海參照上頭仨個兄長的資質,成天對著他手持棍棒一叉腰,撅著胡子瞪圓了雙眼,叫他以習武為事業呀。

要強健體魄,更要苦練幾多個寒冬酷暑,練到精通拳腳、騎射、劍法……長大了去考武舉從軍,或去當鏢師,又或者去衙門裏當差,還有的給達官貴人看家護院當打手,哪一個想一想就覺得他幹不來。

一直到進了屋,衛景平都蔫蔫地提不起精神來,坐進教室裏念書的念頭比先前強了那麽一丟丟。

就這麽一丟丟,讓他覺得不能那麽隨緣等待白鷺書院的顧世安院長來召喚他了。

他得主動去召喚讀書的機會啊。

他想著衛景明他們,衛景平心一動:要是能先說服衛長海和孟氏,讓他們四個一塊兒去讀書就好了。

至於讀了書,以後做什麽,或考科舉,或者別的什麽,就容易多了。

他聽說,在上林縣,讀書人連說親找媳婦兒都格外容易呢。

想到這兒,衛景平啞然失笑,讀書在古代本來出人頭地最佳的捷徑,要不古人怎麽會連番上演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都要讀書的勵志故事呢。

衛景平豁然扼腕:等什麽白鷺書院,這大好的時光,不念書求知,耽擱掉就太可惜了。

至於錢嘛,他他……來想想辦法好了。未必要花大價錢進白鷺書院念書,要是能找個啟蒙的私塾,或者請一位西席來家裏教書,只要收費夠便宜,能夠教他們讀書認字就好了。

可是怎麽請先生,去哪兒請,請誰,成了很大的問題,他全然沒有頭緒。

這麽一琢磨,衛景平浮躁的心氣下去,又急不起來了,還是得一步一步徐徐圖之啊。

熄燈睡覺前,他問衛景明:“大哥,你想念書認字嗎?”

要是擱以前,衛景平這麽問,衛景明定然會吃驚地搖搖頭,說一句“不想。”,讀書有什麽用,不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嗎。

他有武藝傍身,將來自然是要考武舉當大將軍的。

可現在,他愁腸百結地撓了撓頭,說道:“老四,我……”

他想,念書。

說完,他也盤算上了。和衛景平想的差不多,他也算著要是他們四個一起去白鷺書院念書,一個月光學費就得花出去4兩銀,他爹那點俸祿銀子是無論如何都供應不起的。

比白鷺書院收費低的,上林縣還有鄭秀才和祝秀才開的私塾,每年才收4兩的學費,兩家一共收了十多個學生,但據說不是交學費就那麽容易進去的,一來祖上要是讀書出身,二來要看是否和先生投緣,否則,不管多少錢都會被拒之門外的。

像他們哥兒四個,他都十五歲了,開蒙太晚,老二是衛景英則是上林縣出了名的刺頭,沒人敢惹,老三衛景川憨憨傻傻的,一看就不是拿筆杆子的手,學起東西來還不得抓耳撓腮的,想要讓秀才看上他們,恐怕很難。

算完帳,衛景明搖頭嘆了口氣:“不想,咱們家祖上又沒有讀書人,都是靠武藝掙軍功吃飯的。”

衛景平覺得他大哥的神色有些異常,聯想起那日他嬸子蘇氏說的“嫌王家大姑娘不識字”“明個兒還想娶個秀才家閨女”之類的話,猜他這是有喜歡的姑娘了,而衛景明喜歡的姑娘,八成是個認字的。

那姑娘家裏頭,鬧不好是個讀書的。

衛景明才因此不同意同不認字的王大姑娘的婚事。

是以衛景明才會在被他提問時下意識地說想讀書,可能是心念一轉,想著家裏的情況,只能面對現實,違心地說他不想念書了。

好家夥,這麽繞來繞去地繞了一圈,衛景平險些把自己給繞暈了。

得知了衛景明的心思,衛景平忽然心血來潮:找什麽老師西席啊,不就認個字嗎?自學,帶著仨哥哥自學吧。

“哥,我認得一些字。”想了想,衛景平突然大放厥詞。

經常和孟氏上街的時候路過小書攤,滿眼的繁體字看著很暈,乍看一個都不認識,但多看兩遍,多琢磨琢磨,漸漸的就和後世的簡體字一一對上了,他這大半年已經認出三十多個繁體字了呢。

得益於上輩子學生時代的語文教育重視古文,衛景平淺淺地記住的一些經典句子,比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等等,他幾乎沒費什麽功夫,就把一些繁體字,從《詩經》上比照著後世的簡體字認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