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送別

◎“外公你看這錠墨,和我祖父制的墨是不是很像?”◎

“當初本打算去外地采購大松的, ”衛景平說道:“後來顧夫子說讓咱們用著後山的大松,本著給他拿分紅的打算, 就這麽應下來了。”

姚春山每次算賬都把給顧世安的銀子留出來, 可是至今他也沒提過這件事,衛家正打算忙完這陣子,就將銀子送到顧家去呢。

“平哥兒你先去探探縣太爺的口風,”韓素衣說道:“回來咱們再做計議。”

第二日, 衛景平帶著各色果品、點心、連同紫玉光墨一塊去了武念恩府上。

武雙白看見他來了特別開心, 一蹦老高:“衛四我好想你啊。”

他在書院念書的時候盼著放假, 放假了又開始盼著回書院, 總覺得每天沒和衛景平他們打個照面, 這一天就缺了點什麽似的。

“白白,好久不見。”衛景平和他打招呼:“過幾天就開學了。”

兩人眨巴眼睛表示到了書院再說體己話。

武家書房。

“這件事我和顧夫子合計過, ”武念恩不屑於和他一個孩子繞圈子:“你們衛家要伐大松可以,但是每年要給上林縣好處, 否則就算本縣有心幫你們, 也堵不住悠悠之口。”

“太爺請說, ”衛景平平靜地道:“衛家確實想過這個事。”

武念恩點點頭:“本縣上山查看過大松林的情況。”

他就是不說想法, 比如一年打算從墨鋪要多少兩好處銀子的話。

衛景平在心裏想了想道:“不知太爺怎麽個想法?太爺您給衛家指條明路,俺家這滿門只會使蠻力的武夫機緣巧合之下才做個小買賣, 萬幸走到今天卻不懂這些,還請太爺提點一二。”

武念恩這才吐出實話,他拈著稀疏的八字胡說道:“不瞞你說,本縣一直想在上林縣修所縣學。”

武念恩自從到了上林縣當父母官以來,只圖個穩, 並沒有在興文教方面有所作為, 他甚至有些看不起上林縣, 覺得這是一群莽夫聚集之地,只要讓他們安穩不鬧事就夠了,至於興學堂什麽的,他先前從沒動過這個念頭。

原本想著過幾年自己就能高升上去,離開上林縣這個窮山惡水的地方,結果每次吏部考核,他能拿出手的政績都不起眼,沒什麽可圈可點之處,以致於這麽多年了,他依舊在上林縣縣令的位子上蹉跎打轉,仕途毫無出息。

自從前年開始,就有師爺給他出點子,說上林縣文風不盛,正是他大有作為的地方,要是能辦一座縣學,這豈不是能明晃晃地擺在功勞簿上的嘛。

可是師爺忘了,興辦縣學哪裏是容易的事情,一個縣裏要攢夠30名秀才和16名舉人才能開縣學,數一數上林縣的讀書人裏面,秀才等個一兩年可能就夠了,舉人差得可就太遙遠了。

目前只有區區5名舉人老爺,這要攢到猴年馬月。

但是沒有這個條件,武念恩還想在從政上面從重視當地的教育上撈一筆政績,寫入他的縣令生涯,因此打上了白鷺書院的主意。

尤其是見到武官家的孩子衛四念書也能念出模樣之後,他覺得上林縣這幫卸甲武官的子弟不能再晃悠著了,打架鬥毆早晚要捅個大簍子,最好的就是將他們趕進學堂,好好教化他們。

萬一再出一批秀才、舉人,能給他掙功勞不說,書生比武人治理起來省心多了。

書生們最多打打嘴炮,武夫,那一言不合就是要幹架打得頭破血流鬧不好還得出人命的。

“顧夫子的書院用銀子的地方多,”武念恩道:“每位學生一年12兩銀子的學費,已經是學院能勉強請得起夫子了,往後學生越來越多,夫子不夠用還要向外頭聘請,還需要銀子。”

衛景平:“那是。”

白鷺書院一年每人收12兩的銀子確實不算貴的。

“本縣有個主意,”武念恩這才拖出地盤:“本縣在想,要是書院每年一人收9兩銀,只怕會有更多人家的孩子能夠送進書院,但這銀子的缺口不能由書院來補,你明白嗎?衛四公子。”

衛景平被他一句一句地牽著走,這時終於清楚地明白了武念恩的目的他要利用縣太爺的名義,補貼上林縣進白鷺書院上學的學生每年的學費,一人補貼3兩銀。

而這個錢,武念恩想讓衛家出!

乍聽算不得獅子大開口,但也沒手下留情。

一人補貼出去3兩銀,10個人是30兩,100個人就是300兩……上不封頂啊,這太狠了。

衛景平使勁松了口氣,笑道:“太爺想的是公裏千秋的大事,可是以墨鋪目前的盈利情況來看,要是進學的後生伢子不多,墨鋪當之無愧願意出這個銀子,可如果是多了,就算墨鋪拿出本錢來,也未必能兜底。”

他可以出錢,但要和武念恩約定和上限,否則萬一十裏八鄉的人聽說白鷺書院一年只收9兩銀便可以進去念書,嘩啦一下全擠進去了,那豈不是個無底洞,生意嘛任何時候都有虧有賺,他又不是範蠡再世能聚天下財,也要考慮保本的事,不能一下子答應武念恩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