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日常

◎也沒人提前告訴他有這個節目啊。◎

今日府學的授課內容是兩扇題。

“我講到哪兒了?”講到一半, 馮耀喝完茶眯著眼睛打了個盹兒,翻了半天花名冊提問一個學生:“魏有志你來說說我講到哪裏了?”

叫魏有志的府學生員站起來搖頭晃腦地流利答道:“夫子曰:‘……取兩個意思並列的排句來做題目便叫做兩扇題;例如《論語憲問》中的‘君子上達, 小人下達’, 拿這兩句出題就是兩扇題……”

“老魏背錯了。”李勉拿紙團了個團子丟過去:“夫子講的是‘做扇題有合作之法,有先分後合之法……”

魏有志眼神不好,耳朵也背:“李老頭你說什麽?“

馮耀這會兒喝了茶,打過盹, 精神頭來了, 瞪眼怒喝:“魏有志, 李勉, 你倆在課堂上講話, 出去。“

兩個人昏昏欲睡的人趕緊提起長衫到學堂外的廊檐下站著去了。

馮耀接著魏有志的話往下講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夫子,”張錦舉手打斷了馮耀的講課:“您上回講到的是兩扇題, 這是三扇題目了。”

馮耀拿手指戳了戳腦門:“我講這些了?”

又搖搖頭:“不對,張什麽, 你是不是沒有認真聽課, 你也給我出去站著。”

好嘛, 一下子趕走了三位學生, 都在外面站著很紮眼。

攆走人之後,他好心情地繼續講課。

因為他講的不連貫, 哪怕衛景平認真做了預習,也只聽懂了個一知半解,只好向方不語請教:“方老友,能借一下你的筆記抄一抄嗎?”

方不語將他的筆記遞了過來。

好家夥。

他的筆記本看著就好有年頭,封面都快出包漿了, 翻開了上面的字跡濺了水模糊了又幹的也有之, 但他的字寫得真是好, 跟印刷體一樣,讓衛景平大為佩服。

“我十九歲考中秀才,在府學當了十幾年的學生,“方不語說道。

他今年三十六歲,中間有一回家中父親去世,守孝去了,沒能參與那一年的鄉試,刨開那一次,他已經落榜四回了。

李勉在學堂外面站得腿麻木,等馮耀走得不見人影了才敢進來,他坐下緩了好半天:“今日要背誦《為政》。”

把作業在記錄本上打了個對勾。

他三十多歲快四十了才考中的秀才,來府學的時間沒有方不語長,但筆記記得比方不語厚了一沓。

等衛景平等幾個新來的補完筆記,到了晌午吃飯的時候,於是又結伴去了府學的飯堂。

府學的食堂裏的菜名頭都很好,一道主菜“黃甲頭魁雞”,“狀元糕”,“及第粥”,“四喜丸子”還有“太白鴨”,燜蒸鴨子,據說這道菜的做法是將鴨子加入陳釀花雕酒、枸杞、三七等做調料腌制,再注入湯汁,用一張浸濕的厚棉紙封住鍋口,蒸熟之後揭開棉紙,鴨肉又滑又香又嫩,而且保持原滋原味,非常可口。

五柳魚據說是大詩人杜甫安祿山叛亂之後流落到蜀中時候用甜面醬炒制汁水澆在蒸熟的魚上制作出來的一道名菜,反正有名的大詩人有關的名菜都在這裏了,做法正宗不正宗不知道,名字是不虛的。

從一排櫥窗走過去,他要了一份四喜丸子,一份太白鴨,兩塊發糕,舀了些綠豆湯,落座吃飯。

今天的四喜丸子選的是二分肥八分瘦的豬肉,燒得紅潤油亮,肉香四溢,湯汁濃稠,吃起來軟糯可口肥而不膩,衛景平吃了一份竟然覺得不夠,又去添了半份,這才吃過癮。

那道太白鴨有點鹹,鴨肉口感很好,只是佐料略重了,他啃了點腿肉,余下的就沒再吃了。

“衛小友莫要挑食,”方不語碎碎念起來:“你這個年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挑了食,來日鄉試……”

光是在考號裏關那幾天就不好過。

衛景平禁不住他嘮叨,又把盤子裏的幾塊太白鴨撿起來啃了啃。

等他們吃完飯回到府學的學舍裏,天還沒黑,一群秀才們圍繞著水池在說著什麽。方不語看見衛景平過來,招手道:“衛小友,來,這個場景你試試作兩句景的。”

衛景平:“……”

也沒人提前告訴他有這個節目啊。

徐泓道:“你聯想下季節,還有周遭的景,看那邊種植了一圈碧桃是不是……”

衛景平被迫進入“賦詩”的狀態,他傻呆呆地按照徐泓說得去想,半天才得了一句:“小河春色晚,吹落碧桃花。”

聽他半天沒有下句,方不語提醒道:“衛四,流水,人家。”

衛景平已經有些緊張了,他湊了句:“一瓢何人得,流經數人家。”

“嗯,”李勉點頭道:“稍加雕琢即可成為佳作。”

方不語道:“‘瓢’字,聽來有些突兀,換作‘水’字你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