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相親

◎“罷了溪兒,沒這個緣分。”◎

周家老爺子周寂然一兒一女, 兒子周元禮只生養了周美彥這根獨苗,女兒周如梅育有兩女, 一個姚溪, 一個杜茹,他這一支統共就這仨小輩,周美彥這個孫子一天天的不成器,至今未相中合適的孫兒媳婦, 姚溪的親事就落到了頭一樁, 是以前一天他就坐不住親自動手準備起來了。

周家的親家杜老夫人得知後, 帶著兒子杜正宸, 兒媳婦周如梅, 孫女杜茹,一幹丫鬟婆子過來, 早早守在周家,準備跟著周家一塊兒相看衛景平。

衛景平到了周家, 見到周元禮後, 先向他執師禮, 又見過鴻臚寺少卿杜正宸, 在周寂然面前,因為聽說他是白身無官銜的師爺出身, 於是行了個晚輩的禮,再和周美彥拱手過了平輩的禮,才賓主落座。

飲了片刻清茶,略閑談幾句之後,賓主一齊移到餐桌上, 周家原籍是紹興的, 他們遷來京城之後還保留著南邊的飲食習慣, 先上來一道清湯越雞,一道梅幹菜燜肉,一盤子糟溜蝦仁,而後就是紹三鮮了,後頭還有幾道京城裏的菜肴,但都是選了原湯原汁,輕油忌辣的,光看著就覺得格外清淡甜鮮,連餐具都精致美觀小巧,不像衛家一水的都是粗瓷大盤子、大碗、甚至直接端滿滿一鍋肉就上桌開吃了。

席間衛景平收斂了這些年在衛家被熏染的不羈之氣,每夾一筷子菜,每飲一口湯,全是按照當朝士大夫的宴席禮儀來的,沒有差錯一點點。

飯吃到一半,周元禮和杜正宸兩個男人都認定他沒問題了,他倆正經讀書人士大夫,也沒有刁難人的心思,便拉著衛景平聊起了朝廷新置的龍城郡的事,說起這件事,自然而然就提到了前大理寺少卿,如今已趕去龍城郡上任的太守柳承玨,杜正宸嘆道:“我早年遊歷過張掖等地,那兒真稱得上是雄奇廣袤,柳大人必是心向往之,又有一番幹事的心,這才自請去的。”

龍城郡在張掖以西,漢屬敦煌四郡的地盤,幾經戰亂易主,如今連城郭都少見。

他說完,周元禮說道:“我年少時讀漢史,漢武以‘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腋(掖),以通西域為張掖郡名,胸中似有熱血沸騰不止,也想去遊歷一番,只因家中只我一子,不敢輕易遠遊啊。”

從上座就沒怎麽說話,但總是張羅叫衛景平吃菜的周寂然一本正經地拆自家兒子的台:“他頭一次秋闈沒考中,年紀不小了不得抓緊準備第二次啊,哪有心思遊歷西北。”

周元禮一臉訕訕:“爹……”

衛景平和杜正宸都裝作沒聽見的樣子,悶頭夾菜一通狂吃,唯有周美彥得意地道:“爺爺,我也考了一次沒中,是不是第二次就跟我爹一樣能中舉了……”

周寂然剝了顆鹽水毛豆猛咳幾聲:“……”

今晚有事幹了,關起門來打孫子吧。

坦然面對過往事之後,周寂然又回到了龍城郡的問題上:“繼魏晉之後,張掖以西無人經營,又荒廢了。”

夷族人來來回回地打仗,永嘉之亂後遷徙到西北的文人士子又南下遷了回去,先前已有塞上江南風光的張掖以西等地無人經營,到了本朝這裏,早就是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蕪之地了。

衛景平接著他的話說了句:“如今陛下有心經營,遲早會再現盛世景象。”

……

屏風後頭,周家的女眷們也置了一桌酒菜,她們一邊細嚼慢咽地品菜,一邊豎起耳朵聽著正廳裏男人們的談話,不時輕聲交談。

“長的挺俊的,”杜老夫人看著姚溪笑道:“也知禮,你舅舅選的人我看行。”

姚溪紅著臉不說話。

周如梅說道:“聽說他這回考中甘州府解元,是上京來進國子監讀書的,仕途前程大可放心了。”

何況這做媒的又是甘州知府孔大人,日後說出去也甚有面子。

她看著姚溪的神情,知她是相中了人,就給丫鬟使了個眼色,叫把茶端出去送給衛景平。

丫鬟端了茶正要往外走,忽然聽見衛景平說道:“周大人,學生有個不情之請,學生有心想前往龍城郡做一番事業,此次登門打攪便是想請大人為我寫一封舉薦信,我去了好投在柳太守帳下效力。”

此次朝廷召前往龍城郡的各級官僚小吏,舉薦一人戶部有賞,他想著這對周元禮也不是什麽為難的事。

他話音一落,周寂然夾在半空的蝦仁忽然掉到了碗裏:“去龍城郡?”

這溪丫頭的婚事豈不是就此泡湯了。

周元禮的表情也滯了一瞬:“衛公子是說不進國子監讀書了?”

改去龍城郡太守府謀個職位?

他心中立刻起了疑心:難道衛景平不願意孔道襄做的這個媒與姚溪結親,故而用此理由來搪塞推脫?

可一瞬他又否定了這個懷疑,想起衛景平請他寫封舉薦信的語氣之中並無夾雜他意,也許只是這個媒做得不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