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撈錢術

◎“貧道觀你面相,天庭飽滿,雙目有精光,如猛虎下山一定能中個狀元,”◎

雲驍帝要的是你給他出個主意, 只要大喊一聲“錢來”,國庫朝銀子招招手, 那錢便自個兒爭先恐後地跑進去了。

這就是讓你一猜就著但不可說的聖意皇帝要貢士們在策論之中給出撈錢術, 換句他上輩子時髦的話說就是論如何快速高效地割韭菜。

國庫捉襟見肘,皇帝生出斂財的心思並不新鮮,他不是帝王之中頭一個發愁沒錢用的,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以前的經驗, 第一, 鹽鐵專營, 寓稅於價。怎麽幹呢, 就是將煮鹽、冶鐵和釀酒等幾個利潤尤其豐厚的行業通通收歸朝廷所有, 讓朝廷專門設立司來做這個買賣,需要用錢的時候, 想怎麽漲價就怎麽漲價。

如今三項之中,除去冶鐵, 煮鹽和釀酒在先帝時就允許私人經營, 由此養活了不少巨商大賈。

要是把這兩項收回朝廷手中, 別說提價了, 只要跟商人買得價格一致,都有不少的賺頭。且不說煮鹽是暴利, 單論釀酒,畢竟太平這麽些年,糧食便宜,官中釀酒的技術又好,由官中來經營的“禦酒”指定更受歡迎, 一開始百姓都急著嘗嘗鮮, 上來財路就很寬闊著呢。

只是這條自從管仲推出讓齊國暴富, 漢代桑弘羊效仿之後,就被後世詬病與民爭利了,但它確實能讓朝廷在短時間內走出財政困境。

第二,賣爵,詔令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其罪。這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你只要買了爵位,就可以免除朝廷每年征發的勞役,比如修河道啊什麽的。

雖然短時間內能賺一大筆錢,但對朝廷來說等於變相減少了勞動力,長遠看得不償失。

第三,發商生息。就是把戶部存在手頭上的銀子拿出去放貸,借給商人當作經營的資本,收取一定的利息,這些利息用於賑濟、河工、發軍餉,能解決一大批開支。

衛景平覺得這個“發商生息”大有文章可做,比如以官中的名義開個錢號,仿照後世銀行的經營模式,讓手頭有閑錢的人存錢進來,給予一定的利息,再將攬來的存款以稍高的利息放貸出去,這不就能錢生錢了麽。

以上三條,是他能想到的為國庫撈錢之術。

但是,這能堂而皇之地呈到殿試的試卷上嗎?絕不能,這要是以後流傳出去,哪一條都能被天下之人給噴死。

衛景平可不敢去找這個死。

所以他還得花心思去彈老調,在策問的開頭就和眾貢士一樣,主張以耕桑為本,養人口,使朝廷有更多的人口從事生產;又提出選官要懂農桑,尤其是外放到地方任一方父母官的,到任之後在農耕上要吹糠見米,不濫用刑罰,動不動就將壯年的農民投入獄中,少變著法子折騰農民,又建議蓄養耕牛,改進農具,提供經濟作物種子等等……頗花費了一番心思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字左右的對策耕桑。

一千字的耕桑之策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只是虛晃一槍,放了個煙霧彈而已。接下來,衛景平用極其痛心的語氣提及鹽鐵專營、賣爵、發商生息這三條,並陳述自己的觀點“君子生財有道,斷不可用以上手段損下以益上,殺雞取卵涸澤而漁,……”,對啊,我只告訴你有這些快速斂大財的途徑,但我說了那不是正經路子不主張你用,要是你非要用,那與我並沒有什麽關系,反正我殿試之後初涉官場,就算授官也是個微末小官,手怎麽也伸不到這些事情上去……只用了區區100來字虛虛點出來後,草稿就打完了。

他停下筆看了一眼沙漏,見離交卷還有一個多時辰來得及謄抄,就稍稍休息了片刻。

貌似他在策論最後一段不起眼的角落裏提及的三條放在習孔孟之道的士子筆下有點驚世駭俗了,畢竟不大合儒家的聖人之道呢,不過衛景平倒不怕,反正在字裏行間是被他貶為興利剝民之道他作為君子堅決反對的呢,誰能挑出不是來。

當然這都是障眼法,雲驍帝不傻,自然能看出來他這篇策論隱藏在其中的撈錢術,前頭的那些帝王都靠他們暴富了,這作業還能不抄嗎。

不過他有一點很是期盼,那就是“發商生息”這一條,想著日後要是能一手建立起類似後世的銀行系統,運作天下之財,天天數錢數到手軟,衛景平心中就忍不住一陣悸動。

他擡眼快速掃了一眼同年的作答情況,似乎這次的殿試策問對他們來說,實在是有些難了。

衛景平心道:一路從縣試考到會試的同年能走到這一步靠的無非治經紮實,八股文章做得好,而一旦撇開文學性,需要解決棘手問題實操的時候,會卡住很多書生意氣過重的讀書人,讓他們發懵不知所措了。

所以這次雲驍帝親自命題,將他眼下發愁的事情拋給新科貢士們來解,不僅能集思廣益,說不定還真能挑出有才幹的務實能辦事的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