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又是缺銀子

◎所以才命他趕緊到處開分號去,攬銀子。◎

鄭王秦似起兵造反。

或許是上次龍城之戰的後遺症, 衛景平得知這個消息後刹住腳步,面色煞白, 心中隱隱不安:他的大哥戍邊二哥身在廟堂, 三哥三嫂是一對逍遙夫婦,他們該不會被派遣去平叛吧。

徐泓說道:“兵戈一起,人命便如草芥。”

衛景平語調沉悶:“嗯。”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啊,每次打仗, 不知道要折多少無辜的人進去。

“衛四, ”徐泓見他憂心忡忡, 知道今晚這頓飯沒心思吃了:“先回家去吧。”

鄭王叛亂, 大軍來勢洶洶, 對於京城來說,今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

他們匆匆走到岔路口, 二人分別叫了一輛記裏馬車,各回各家。

衛景平到了家門口深吸一口氣緩了緩, 之後神色如常地去見姚溪:“今天做了什麽好吃的?”

因這幾日太忙, 他晨起去戶部點卯的時候總是要跟她交代一句:晚飯不必等他回來再吃。

姚溪雖然不等他回家吃晚飯, 但自從一次見衛景平深夜去廚房扒拉出菜團子來吃後, 知他在外頭吃不好飯,每天都會叫丫鬟們多做一點吃食放在灶上, 無論他什麽時候回來,總有清淡可口的飯菜給他留著。

“有一盅清燉獅子頭,”姚溪說道:“還有幾樣小菜。”說完叫丫鬟冬梅去端過來給他吃。

趁著這個功夫衛景平換了身常服,他坐在幾前終於忍不住對她道:“鄭王提兵造反,這年節不太平。”

姚溪點點頭:“我聽說了。”

驛卒舉著十萬火急的奏折進城門時那一聲大喊, 叫全京城的百信都知道了。

衛景平拿起筷子吃飯:“溪兒, 你在京城時日久, 聽說過鄭王是個什麽樣的人嗎?”

那個因對榷酒曲令不滿就派過來幾名刺客千裏迢迢來刺殺他的主兒,就那件事看來,這個鄭王嗜殺、殘暴,只不知城府、謀略如何。

“鄭王啊……”姚溪斟酌了一下說道:“聽說他自從十幾歲上去了封地漓州後就再也沒回過京城,京城裏關於他的傳聞不多。”

三十多年間,秦似好像被坊間遺忘了一般,極少有人提起他來。是以早前一會兒聽說鄭王叛亂的時候,她想了好一陣子才想起這人是誰。

“這麽說他與京城的來往不多?”衛景平道。

“幾乎沒聽說過,不過有件事,”她說道:“鄭王治下的漓州的戶律中的婚嫁、人口與別處不一樣,漓州規定,但凡女子,十五歲不出閣,每年須得向官府繳納罰金,男子十六歲未娶親,罰沒族中田產十五畝……男子不能娶老嫗,少女不能嫁五十歲以上的老叟……還有,漓州的大夫不得開任何避子的藥方……”

就連青樓女子也不能避子,一旦有孕就得生下來。

當朝地方治理的律法有六律,分別是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戶律是關於田地房屋、娶嫁,人口、契約等治理的規定,各地的府衙在朝廷的律例上又根據當地的情況額外加上幾條,這是被允許的。

衛景平:“漓州偏遠,當年人口稀少,鄭王這樣制定戶律,也算得上合理。”雖然強制婚嫁有些不仁,但重農耕,增人口,是每一方治理者都首要考慮的問題,放之四海而皆準,古今皆然。

聽起來鄭王治理漓州有方,不是個草包。

“我知道的就這些了。”姚溪說道。

衛景平忽然又問她:“那漓州的兵律呢,你還記得嗎?”

兵律,就是各地關於兵丁方面的律例、規定。

這幾十年來太平沒有打仗,所以各地的兵律之中基本上廢除了每家每戶要出個男丁進兵營的規定,不再每年都征丁了。

像甘州府,從衛長海卸甲那年算起,到後來抽調兵丁去戍守龍城,中間的二三十年間,征丁次數不過三四次,征的人數也少。

姚溪道:“兵律沒變。”

鄭王在漓州只修訂了戶律,蓄養人口,而兵律則沿用之前的,也就是說漓州每年都在征丁入武……衛景平細細一想,額頭沁出一層汗來:“鄭王胸中頗有成算,這次造反想是蓄謀很久了。”

在衛景平心裏,鄭王秦似此刻轉換成了老謀深算的家夥,他準備多年,強大如斯,有備而來。

而朝廷重文輕武這麽多年,各地的府兵老的老,嫩的嫩,有沙場征戰經驗的寥寥,這仗會很難打。

這麽一分析,兩個人都沒說話。

等他吃完飯漱了口,姚溪說道:“別太擔憂,鄭王出兵反叛終究名不正言不順,他不得民心,必然是個敗局。”

自古人心思定,老百姓誰願意打仗。

“話是這麽說,”衛景平說道:“可眼下還得打仗……”

總不能束手等著老天來收拾鄭王這個反賊吧。百姓還是免不了顛簸流離,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