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鵝燈

◎終於輪到餅圈和老傅了。◎

“娘, 這件事我想想。”衛景平只好這樣說道。

孟氏把衛景明的信塞到他手裏:“抽空給你大哥回封信吧。”衛景平默默地接過來,想著過了正月十五再說。

反正通政司, 就是當朝的郵局元宵節之前也不營業。

元日, 大年初一晌午,太子秦衍打發太監給衛家送來了椒柏酒和百事大吉盒兒,酒是給長輩賀壽、拜年的意思,大吉盒兒裏面放著柿餅、荔枝、桂圓、栗子、棗等, 討個吉利的好兆頭之意, 雖然酒和果子都是尋常物兒, 但放眼京城, 東宮給誰這樣的民間平常的年裏還是獨一份, 除了衛家,旁人沒有這份殊榮。

但收到年禮的衛家卻心中五味雜陳, 甚至都有點緊張了,孟氏把兒子們叫到一處想轍。

衛二和衛三聽說了衛容與的事, 不過兩個大男人跟衛景平一樣, 一時沒有想法, 只能找各自媳婦兒討主意。

曾嘉玉一早就知道, 她想得開:“反正咱們容與日後嫁人也是從世家子裏頭挑夫婿,真要論起來, 太子比世家子還靠譜些呢,不過咱們長輩這麽想的不算,還是要看她長大後願不願意。”

侯門深似海,有些世家子的人品和教養還比不上天家教出來的少年郎呢,她見多了。

“叫我說, ”關紅芹磕著瓜子, 氣定神閑地說道:“這事兒咱們做不了主, 等容與大了,挑什麽樣的夫婿她心裏有數。”

以衛容與的性子,她要是想當太子妃,衛家是攔不住的,她要是不想嫁進宮裏,秦衍是無論如何都娶不走她的。

何必這麽早操這份閑心。

衛家三兄弟聽了都覺得還是媳婦兒說的有道理,不由得也跟她們一樣多少有點想開了。

反正衛家人都心寬,這件事困擾不到他們,一個個該幹嘛幹嘛去了。

年初二,衛景平陪姚溪回姚宅。

除了幾名仆婦之外,偌大的宅院中只有他和姚家祖孫三口人,他小兩口只要吃吃喝喝玩玩再補個覺就行了,別提有多放松多愜意了。

是以衛景平兩口子初三晌午又回來吃飯了,把姚春山高興得,恨不得他倆以後天天在姚宅吃飯,住下來不走都行。

京城裏的正月還是很熱鬧的,尤其是到了初八,解除了宵禁,開始上燈了,就是在各處掛起各種各樣的花燈,有大象花燈,討“太平有象”的吉兆,有魚花燈,“魚”與“裕”諧音相同,寓意年年有余,古人篤信月亮上住著一只大□□,因此月亮又稱為“蟾宮”,科舉中舉一直有“蟾宮折桂”的說法,所以正月裏學子們夜裏出門浪,手裏少不了一盞蟾蜍燈,至於小孩子嘛,最喜歡螃蟹燈和兔子燈,大概每個小朋友都期望自己一輩子能像蟹將軍那樣到哪兒都能橫著走吧……一直到正月十七,這些花燈才撤下去,有得逛了。

從初八夜裏開始,京城在各色花燈的照耀下亮如白晝,大街上人潮洶湧,叫賣聲不絕於耳,大人孩子都出來遊玩了。

衛景平對姚溪說道:“你想要什麽燈,我給你做一個。”

他也想去湊個熱鬧。

姚溪笑道:“你是逗我玩還是真的會做花燈?”

“當然會做,”衛景平淺淺笑道:“想要什麽樣子的?”

會作弊……他想從巷子口的鄭木匠那裏訂制個花燈的骨架來,而後一糊紙就完工了。

姚溪吹了聲口哨,她養的大鵝紅袖扭著屁股噠噠噠地跑了過來,伸長脖子看著二人:要整什麽哦。

這只大鵝作為她的陪嫁進了衛家的門,如今跟金小燦打得火熱,二只禽本來正蹲在屋檐下聊天逗趣兒呢。

“要做個大鵝燈?”衛景平又笑。

姚溪:“嗯。”

“好。”衛景平答應她。

次日旁晚他就挑了一個大鵝燈回來:“你看看像紅袖嗎?”他可是照著紅袖畫的拿過去給鄭木匠做的骨架。

姚溪看了看,笑得水眸眯起:“真像。”

簡直一模一樣,叫她愛不釋手了。

到了初十夜裏,倆人提著大鵝燈上街遊玩,路上花燈多得讓滿天星鬥失色,也讓京城變成了一座不夜城。

衛景平挽著她,二人跟隨著人潮這裏瞧瞧那裏看看:“真熱鬧。”

處處人間煙火。

想來這就是百姓的清平日子吧,有那麽一瞬,他忽然覺得去年年底平叛秦似之亂是多麽值得的。

……

過了正月十七,開工,文武百官開始上朝議政。

一進麟德殿,雲驍帝掃視眾公卿,開始對去年,亨慶六年做總結發言,先嘉獎了征南大將軍陸熹,封了侯,下旨撫恤戰死的將士們,又賜東宮中郎將衛景英一條紫金腰帶,勉勵了他幾句,還提拔了新昌府知府姜聽等一眾大小官吏的官職……他開了金口之後,眾公卿都齊聲附和三呼萬歲,算是為秦似的叛亂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