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煉丹爐”

◎他三哥不是沒夢想,而是心裏藏了個占島為王的夢吧。◎

衛景平心道:等著就是了。

謝回重回右相的位子後, 手握相印,大權, 卻怎麽也找不回三年前那種不可一世的爽感了, 反而在雲驍帝跟前患得患失,總沒那麽踏實。

甫一坐到右相的位子上,戶部侍郎紀九淵最先踢過來一件事情今年秋天各府的丁役銀和田賦銀該如何收,照舊還是調整?各府人丁數增長了, 按說丁役銀征收起來是一大筆客觀的銀子, 但是耕田的畝數卻幾乎沒怎麽增長, 一戶農家子女多了, 要繳的丁役銀子多出數倍, 而他們從土地上獲取的銀兩沒有增多,手裏的錢變得更少了, 可以想象,他們的生活會更加貧苦艱辛, 一旦交不起丁役銀的時候, 就該棄土地逃亡當流民去了。

謝回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其實這個狀況衛景平後來想清楚了, 不過有點後知後覺, 沒有一下子看出來這個問題歷史上有人解決過了啊,不就是大名鼎鼎的“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嗎?

“一條鞭法”是明代的張居正提出來的, 就是把原來的田賦、徭役和雜稅合並起來,折成銀兩,分攤到田畝上,按田畝多少收稅。“攤丁入畝”就是把前面那個按人丁數計算的丁役銀取消,合並到田賦銀裏頭, 當朝暫時還沒有人想到“一條鞭法”, 也還沒有實行“攤丁入畝”,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但是各府的人口數增長後,卻面臨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了。

此事一時半會兒拿不出主意,謝回散朝後回到家中,但每每踏入後宅,想著愛妾梁氏的柔情嬌媚,再一看姜寶璐粗鄙的嘴臉,心裏頭莫名說不出的煩躁,讓他吃沒滋味,睡不酣暢,第二天辦起事來總不如以往那樣遊刃有余,叫群臣頗有微詞,三番五次也沒那麽中雲驍帝的意了。

謝回內心愈發堵得慌,尤其是回到家中,一點兒瞧不順眼都能讓他氣急敗壞,不是摔東西就是發脾氣,然而姜寶璐靠著丈夫當上了一品宰相夫人,著實歡喜了一陣子,她忍耐著他的脾氣,百般討好他……是想把日子風光過下去的。

但她不知道的是,朝廷上的屢次挫敗讓謝回心中的弦越繃越緊,沒準兒哪一天,嘎嘣就斷了。

大約,是從他破天荒頭一次擡手甩她耳光那一天開始的吧。巴掌落在臉上的那一瞬,姜寶璐瘋了,她是誰,是當朝姜太後的嫡親侄女,是皇帝的親表妹啊,她歇斯底裏地哭了一場,第二天蓬頭垢面地跑進宮裏頭找姜太後給她撐腰:“姑母,您侄女這日子沒法過了,他動手打我……”

姜太後精神不濟,看著她臉上尚未完全消退的巴掌印搖了個頭:“寶璐啊,哀家一連幾日身上不好……”

顧不上管小輩們兩口子間的糟心事了。

姜寶璐抹幹眼淚說道:“太後姑母,我聽說您盼了一夏天的涼殿都沒修繕好,”她往姜太後身邊湊了湊,低聲道:“是不是今年夏天那會兒的暑熱傷了您的鳳體?”

不提涼殿的事兒還好,一提姜太後就來氣:“你那皇帝表哥不孝,愣是沒押著工部給哀家修涼殿,哀家能怎麽辦。”

說完,她俯在貴妃榻上喘氣個不停。今夏尤為酷暑,沒有涼殿入住避暑,無論女官們伺候得再好,姜太後還是被熱著了。

姜寶璐聽了她的話,垂淚道:“工部要給姑母修涼殿,得問戶部要銀子,問題還是出在戶部身上。”

姜太後活了這麽大歲數,能有今天的尊貴,豈能看不透這個,她說道:“寶璐啊,你錯了。是皇帝把皇位放在了哀家前頭,懂嗎?”

聽說預備給她修繕涼殿的銀子被挪去豫州賑災,呵,這件事可是讓雲驍帝贏了稱頌和民心,穩固了他的皇位呢。

姜寶璐似懂非懂。

姜太後擺擺手:“回去吧。”她因為修涼殿的事正和雲驍帝置氣呢,才沒心思為姜寶璐撐腰。

……

而衛景平這邊,許多事情推出去之後,那是一身輕啊自在多了。

六月下旬,他收到了來自會稽山柳好柳道士的回信,信中只有一個字:來。

讓衛景平到會稽山去找他,多半是這個意思。

但是從京城到會稽山一去一來的,至少要半個多月的時間,衛景平告不了這麽長的假期,於是給他三哥寫信,在信中說明緣由,問衛景川方不方便去一趟,沒多久衛三回信,信中說他們已經出發去會稽山了,一有信兒就送往京城,叫他放心。

衛三出馬,衛景平自然是一百個放心。

不過,衛三去了會稽山許久,得有兩個來月吧才捎了信兒回來,說準備路過京城回家一趟,讓他們等著。

一看日歷已經到八月初了,雖然京中還是很熱,不覺得三夏過盡,但時序已初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