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火器營VS出海

◎桑樹、茶樹和漆樹,對應的生絲、茶葉和漆器,是古代海上商貿的三大吸銀巨頭,來往商船,上面運載東西跑不出這三樣。◎

衛景平把衛三的來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信中只簡略說他護送竇姓商人出海做買賣,對於去哪裏, 目的地是何處一字沒提, 似乎他也一無所知的樣子。

“爹,”衛景平無奈地把信收了起來,幹癟地安慰老衛:“三哥吉人自有天相,會平安回來的。”

衛長海發蔫地望了望天, 想說什麽, 最後卻搖了搖頭, 什麽都沒說。

衛景平惦記著他三哥的事, 次日放了衙去翰林院藏書閣翻文獻, 據當朝的史料記錄,偶有商人出海做買賣, 商船一般從太倉府的劉家港起錨,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到福州府的長樂太平港, 在那裏最後再補給一次食物和生活用品, 而後開始駛往渤泥國, 從太平港到渤泥國, 船只大概要在海上航行二十來天的時間……

渤泥國。

衛景平在腦海裏搜了搜這三個字,總覺得有點模糊的印象, 他想啊想,終於在這天夜裏想起來了上輩子他看過一本叫《碧血劍》的小說,裏面的男主角袁承志最終隱居海外,落腳的地方就叫渤泥國,這個地方呢不算與世隔絕, 史書上記載從南北朝時期就開始跟我們漢人朝廷來往頻繁, 有文化交流也有貿易往來。

他閉上眼睛, 重新把上輩子讀過的書幾乎都過了一遍,才想起來,渤泥國這個地方是後世的文萊。

對照上了,衛景平回去後提筆手繪了一張地圖,繪完他看了看,心中的石頭落地一半:謝天謝地,這片海域還算風平浪靜,對往來船只友好,沒那麽兇險。

他心道:且是一條自南北朝就走熟了的海運通道,想來去往那裏的商人有了解過情況,不會貿然前往。

盡管這麽寬慰自己,衛景平還是放心不下,時時盯著沿海各省遞往朝廷的折子,生怕出了什麽事情。

自從得知衛三護送商人出海做漆器買賣後,衛宅裏的氣氛就沒那麽松弛了,女眷們甚至開始去寺院禮佛,求神仙保佑衛三順順當當回來。

就這麽一天天盼望衛三回家中,京城的武舉會試結束了。

這次開武舉科,一共選出了將近二百名武進士,為了顯示天家對於武將的重視,雲驍帝下旨,讓他們和新科進士一樣禦街誇官,風光一回。

不過當朝多年重文輕武,這次選拔出來的武進士出身都不高,多半是寒門子弟,不像新科進士,多數有著世家淵源,是貴公子出身,因而他們禦街誇官時沒有新科狀元那樣的人氣,沒有萬人空巷,擠得水泄不通的排面,但前來湊熱鬧的市井百姓不少,行人瀝瀝淅淅的,全都駐足觀看,不時對武進士指指點點,評頭論足。

這次的武狀元是太子秦衍欽點的,名叫何駒,二十五六歲上下,他出自燕山府,蘇家出身還是可以的,祖上是正五品的驍騎校尉,解甲後子孫不僅習武,還都送學堂念過書,於文上四書五經難不倒他,但在較量場上,會試之後衛景英和他切磋過一番,他竟不能在衛二手下過上十招,還是在衛二有意放水的情況下,他自個兒慚愧的要死,一個勁兒說這次中了武狀元全憑運氣。

是個心寬且老實的好後生。

用衛長海的話說:“可惜我們上林縣的好兒郎早幾年都去戍邊了,不然,哪有他們的事兒。”

就這兩百來名額,他們上林縣能給包圓。

不過武探花陳四禹是他們上林縣的,衛景平對他的二姐陳二妮還有些印象,當初他在上林縣開墨鋪,聘請半日師為墨鋪造勢時,陳二妮還來出過風頭呢,這孩子才十七歲,比試場上劍出鞘時劍光入電,只是讀書上略遜武狀元和武榜眼幾分,假以時日,必然後生可畏。

“聽我爹說是衛大人提議才開的武舉,”禦街誇官後,陳四禹來給衛景平磕頭:“這才給了我出頭的機會,這一拜您一定要受了。”

衛景平看著他滿心喜歡,忙把陳四禹扶起來:“今年是頭一次開武舉會試點武進士,正巧叫你趕上了,我真高興。”

武舉鄉試結束之後,太子秦衍上書雲驍帝,說既了對這科武進士的安排,還順手把衛景平的火器之策推了上去。

現如今雲驍帝膝下只有秦衍一個兒子,太子之位板上釘釘,日後的皇位看著也沒什麽爭議,沒有奪嫡的煩擾,所以他們父慈子孝,彼此內心都很安穩。

太子進言,雲驍帝沒有不聽的道理,甚至還很高興:“那太子就操辦起來,朕不是迂腐之人,有新的武器,厲害的,都給朕用起來。”

他們愛折騰就折騰去,只要不伸手找他要銀子就好了。

有了皇帝這句話,衛景平就放開手幹了,但他不能以戶部侍郎的身份幹,畢竟戶部管不到北衙六軍,只能等到輪到他擔當右相的時候,過問一嘴北衙六軍的事,把籌備火器營的事情一步步安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