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珍珠

◎好家夥,從來沒覺得衛三心眼這麽多,簡直800個心眼子不能再少了。◎

誰能想到至今還在看小人書的衛景川就這樣位列從五品的京官之列了呢。

衛景平只覺得夢幻。

一些頑固的老臣從方才的渾沌之中清醒過來, 開始激憤地反對:“陛下,我朝一直以來都是科舉選士, 陛下看在衛大人的面子上已經破例賞賜了衛景川鴻臚寺署丞的官職, 本就對士子不公,如今才三個來月的時間,陛下一步拔擢他為鴻臚寺少卿,極大地寒了士子們的心啊……”

看看另一位鴻臚寺少卿杜正宸, 正經的科舉進士出身, 年三十七歲才選官到這個位子上, 與他相比, 衛景川有什麽?

雲驍帝:“市舶司出海, 少不了衛少卿的功勞。”

衛景川這一趟回來,府庫又不知要進賬多少銀兩了。

還有前年平定秦似的叛亂, 衛景川也沒少出力,他心裏跟明鏡似的。

而其他一些鴻臚寺官吏, 不能說沒用, 只能說完全沒用處, 純純是個擺設。

還得朝廷花銀子出俸祿養著。

一提功勞, 方才言辭慷慨的大臣泄了一半底氣:“陛下,市舶使江大人, 還有通判謝大人,才是此次商船出海勞苦功高的臣子啊。”

雲驍帝沉了臉道:“江、謝兩位大人,朕自有賞賜。”

他不太高興了。為什麽呢,市舶使江揚今年才從龍城府調任過來,而謝映今年年底才在翰林院掛名滿三年, 他們兩個的官職已動無可動, 總不能給衛景川加官進爵, 就非得帶上他們吧。

工部尚書陳家川說道:“之前聽衛大人說出海的商船,有種大船,工部近來還算清閑。”

衛景平心中暗暗發笑:他得了記裏馬車的便利,想給工部再攬一份大活兒。

雲驍帝卻說道:“昨個兒欽天監李大人說今冬到明年開春或許會有大旱,還有今年秋季的稅賦馬上要開始征收了,陳愛卿啊,你該多多在農田水利上花心思才對。”

他心道:看見市舶司得一次利就眼饞了,那可不行,天下的根本還是農耕。

陳家川連聲道:“是,陛下。”

既然雲驍帝率先提出了“秋賦”,一連數日想破腦袋的十來位大臣們總算把多次碰頭討論之後,差強人意的方案拿了出來人丁稅攤入田賦征收,也就是說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以後沒有這一項稅賦了,田賦和人丁合一,以後的“秋賦”就只有田賦一項,讓各府查清楚治下的田地畝數,按照畝數均攤稅賦,等於人丁稅轉移到了田地上。

明面的賬上,還是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但他們也為多余的人丁,就是富裕勞動力找了個出路,讓各府、州、縣放松對縣內來往居住人員身份文書的控制,各地農民可以自由遷徙,比如甘州府近年新增的人口數最多,耕田畝數還是那些,那麽攤到府內農民頭上的稅賦就多了,再如龍城府,雖然人丁數在增多,但是開墾的田地畝數更多,攤丁下來,稅賦還少了,甘州府的農民不幹,那麽他們可以遷徙到龍城府去,這是舉個極端的例子,一般來說,倘若相鄰兩省的稅賦率相差較大,農戶才有可能遷徙過去墾田,這樣,就能向朝廷繳納更少的稅了。

這是其中的一個辦法,可是很多人不願意背井離鄉到別處耕田,於是衛景平照抄後世“攤丁入畝”,給出了另外一條路子:一戶農家的人口可以脫離農業,從事手工業,或者到府衙的產業裏務工,經審核後減少該府的人丁數,使得攤在田畝上的稅賦減少,這是第二種路子。

像太倉府有劉家港便利的,府內的青壯年勞動力可以到碼頭給停泊進港的商船做活兒,也不失為好的路子。

雲驍帝看到這樣的方案後,斟酌許久,心中沒底兒,他就各種疑惑和他們商量半天,最後才說道:“杜愛卿,便這樣頒布新稅賦的收繳之法吧。”

得了旨意,杜錦成暫時踏實了,他遵照皇帝的旨意頒布法令實施本朝的攤丁入畝。

……

九月底的一天,市舶司帶著從海外采買回來的珍稀貨物用馬車運往京城,頭一次出海的所得,還是要給雲驍帝過目的,裝載滿滿的馬車由江揚在前面騎著馬進京,衛景川和謝映則在後面跟著。

乳香和珍珠、珊瑚等貴重的外來物品運抵京城當天,雲驍帝派太子去看看,私下裏叮囑他:“記得給你祖母挑選一兩樣好東西回來孝敬,不然她呀又要對衛家不滿意了。”

也許再過兩年,太子迎娶太子妃衛容與進宮,她還得每日去給姜太後請安呢。

太子秦衍:“知道了父皇。”

……

衛景平放衙回到家的時候,衛三前腳剛進門:“太子殿下過目完你們帶的貨物了?”

衛三:“是啊,要不然三哥怎麽能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