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拉下去砍了吧!

取得了大勝的羅幼度並沒有松懈下來,而是拉著曹彬認真對於全盤戰事展開了復盤。

為什麽說事後諸葛亮?

因為事後的一切都近在眼前,利弊完全呈現,很容易就能發現一些之前忽略的東西。

將這些自己在臨陣應變時沒有想到忽略的細節找出來,然後分析緣由,吸取教訓,以充實自己。

李廷圭強嘛?

羅幼度覺得他挺強的,放眼後蜀,他的軍事能力位列前茅。

可縱觀天下李廷圭怕是只有中上水準。

與耶律休哥、耶律斜軫這類遼國一流大將應該會遜色一二。

羅幼度並不滿足於擊敗李廷圭,他的對手也從來不是奢靡成癮的孟昶,而是最北邊的大遼。

羅幼度自問不是霍去病、韓信這種天才型的人物,天生就會打仗,一上手就是就將天賦點技能數點滿。

只能不住吸取經驗,充實自己,一步步進化到能夠與當世頂級名將對決交鋒的水平。

因此他要最大化的吸取此戰經驗。

“兵力分配上有些問題。陳倉道狹小,前後夾擊。張建雄部,用不著兩千人。”

“對於局勢的把握不夠自信,應該提前派人封鎖馬嶺寨,果斷的去斷他們後路,不給他們一絲一毫的機會……”

不只是站在自己這邊,羅幼度還站在李廷圭的角度分析戰局。

“李廷圭最大的問題就是處處慢我們一步,尤其是在鳳州城下,他若直接放棄救援。向馬嶺寨撤退,不至於全軍覆沒。”

曹彬說道:“可是真到了那個關頭,放棄也需要莫大的勇氣。即便彬知道放棄是最正確的選擇,可真到了那一步,也不確定自己能夠在第一時間下這個決定。”

“是啊!”羅幼度認可的點頭道:“這學會放棄,也是一種本事。寧輸數子,勿失一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寧輸數子,勿失一先!”曹彬眼中閃著異彩,更是嘆服,心道:“先生這樣的人物都這般用功,我還有什麽理由不刻苦鉆研?”

一連三日,羅幼度都在與曹彬復盤戰局。直到第四日,方才問起了王景、韓令坤的情況。

王景、韓令坤那邊也是捷報頻頻。

李廷圭沒有支援成、階二州,導致二州防備兵力嚴重不足。

兩地守將只能將兵卒收攏集合,死守州府,完全無視周邊的縣鎮。

王景、韓令坤輕易的就將成、階二州除州府外所有縣鎮拿下,讓成州、階州變為孤城。

他們也不進攻,一致采用攻心之策,不斷勸降表明孟昶已經放棄他們,根本無援軍抵達,並且表示自己不想多造殺戮才不選擇攻城。

在確定不存在援軍之後,成、階二州分別扛不住壓力,選擇了獻城投降。

王景、韓令坤留下兵馬接管城防以後,一前一後往鳳州來了。

在鳳州等了三天,羅幼度在城外迎接王景、韓令坤二人。

他們兩個一個有心等,一個有心追,在途中相遇,一並抵達鳳州。

“羅兄弟,了不起啊!”

王景洪亮的嗓門響起:“用了不到九千的兵士,全殲了對方一萬五。這哪像第一次領兵指揮的人,老哥是服你了。”

他並不在乎羅幼度分他一杯羹。

他現在這年紀,這地位已經到頭了。

大周西北一霸,坐鎮鳳翔,手握軍政大權。

要什麽沒有?

再立功又能怎樣?

郭榮還能將關中全數交給他統領,當個關中王?或者秦王?

一個魏王符彥卿都夠讓那位大周天子頭痛的了,怎麽可能再提拔他?

王景在乎的是羅幼度能夠在有好處的時候想到他,還將好處分他一份的情義。

韓令坤與王景正好相反。

他還有晉升的空間,他需要功績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羅幼度沒有獨自搶功,還特地言辭懇切的,將功勞分割。這在他們武勛集團中極為少見,韓令坤自然不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道:“羅都監才兼文武,當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令人驚羨。”

“兩位兄長誇贊了,小弟是運氣好,也托了兄長們的福。若不是兩位兄長名望太大,李廷圭根本不敢走祁山道去找兩位兄長。小弟哪有這個機會……”

相互一吹捧,三人樂滋滋的返回了鳳州。

此次西征,主要目的就是收復秦、鳳、成、階四州,目的已經達成。

不過他們現在還不能退兵,他們要將捷報上傳朝廷,也在等郭榮進一步的指示。

畢竟新得的四州,不可能繼續任用孟昶的人治理。

等郭榮安排的州刺史、護衛四州的節度使上任之後,他們才能放心的完成交接退兵。

這難得的清閑時間,羅幼度也乘機跟王景、韓令坤拉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