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最後悔的事

都虞侯府。

演武場!

趙匡胤身如淵渟嶽峙的站立著,手中渾鐵棍盤旋一轉,猛然一棍當頭棒喝,只是簡單至上而下的力劈,居然發出了爆炸似的破空聲響。

“噗”的一聲,渾鐵棍離地三尺,可棍棒的勁風卻呼嘯著擊打在了地上,揚起一片塵土。

趙匡胤眼中殺氣四溢,鐵棍左右盤旋,棍影重重,破空聲猶如厲鬼呼嘯,四溢的勁風卷起陣陣風浪,居然形成了一個個小龍卷,卷起了地上的塵土碎沙。

渾鐵棍突然向前一桶,精準無誤的探入右側的石鎖環柄的空心處,手腕向上一挑,二十斤的石鎖騰空而起。

“中!”

渾鐵棍在他手中盤旋飛舞,隨著一聲叫喝,正中石鎖正中心。

雄渾的力道傾瀉而出。

石鎖竟然直接炸裂開來。

將渾鐵棍拄在了地上,趙匡胤長長吐了口氣。

一旁不知什麽時候到來的趙匡義遞上了汗巾。

趙匡胤伸手接過,胡亂的在臉上抹了一把,然後掛在肩上。

對於自己兄弟,趙匡胤也不顧任何儀態,直接將兩個石鎖豎著放,坐在了一個石鎖上。

趙匡義也在一旁坐下,問道:“何人惹到了兄長?”

他了解自己的這位哥哥,每當心氣不順的時候,都會如此發泄似的練武,將自己一切不通達的念頭,通過棍棒宣泄出來。

趙匡胤答非所問,只是擡頭看著天,過了半晌才道:“只是心底不舒服而已!”

趙匡義嘴角露出一絲嘲弄,很肯定的問道:“是羅幼度?”

西方的戰報已經到了汴京開封。

對於前線取得如此輝煌的大勝,郭榮看著戰報,一口氣說了六個“好”字。

滿朝文臣一片嘩然。

滿朝武將一陣死寂。

前不久他們才聽說西邊戰事不利,議政廳、樞密院有撤軍的意圖。

為此他們武將一黨還曾幸災樂禍,暗中放出謠言,說前線失利的原因便是羅幼度拖了後腿。不然以王景、韓令坤的能力,收復四州之地,輕而易舉。

沒想到短短時間,軍情來了翻天覆地的變故。

四州之地短短月余間先後奪得,為他們瞧不起的羅幼度居然大放異彩,在鳳州以弱勢兵力全殲近乎兩倍之敵,逼得敵方大將自刎軍前。

王景、韓令坤傳來的戰報上亦對羅幼度的表現贊不絕口。

打臉來的是如此之快。

文人最大的習慣喜歡吹捧。

羅幼度是大周開國以來為數不多立有軍功的文臣,得到了一致好評,吹噓者遍布朝野,名聲大噪,大有新一代儒將的勢頭。

而趙匡胤天生神勇,武藝冠絕三軍,志向遠大。自他投軍起,便下定決心要一展胸中抱負,出將入相,成為可以與李靖、蘇定方這類相提並論的千古人物。

高平之戰,他獲得了機會,也把握住了機會,成功進入了大周中高級將領行列。殿前司地位雖低於統轄大部分禁軍的侍衛親軍司,但它所統轄的禁軍是皇帝的親衛軍,而他理所當然的成為郭榮最親信將領之一,甚至將禁軍全部交由他訓練,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盡管大周地位比他高的武將不少,但能入趙匡胤眼中的並不多。

因為到了一定地位,政治永遠是繞不開的東西。

不懂政治的武將,永遠不可能出將入相。

相比絕大多數不通政治的武將,趙匡胤自身的政治天賦卻異常出色。

故而在趙匡胤的眼中真正的對手只有李重進、張永德、李筠這幾人而已。

這些人都是當前大周最頂級的武將,地位不是現在的趙匡胤可以相提並論的。

但相比這些人,趙匡胤知道自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便是郭榮的嫡系。

李重進是周太祖郭威外甥,福慶長公主的兒子。

張永德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

李筠是周太祖郭威最好的朋友,也是大周立國的從龍之臣。

這類人都是先皇郭威留下來的舊臣,大多都是開國功勛,並不屬於郭榮自己的嫡系。

自高平之戰以後,郭榮一直拉攏著他,給了諸多承諾,甚至隱約透露由他取代張永德,執掌禁軍。

趙匡胤對於未來也充滿了期待。

直到現在羅幼度的橫空出世。

趙匡胤發現一個曾經自己輕易踩死的存在,居然獲得了如此高的贊譽評價,風頭超過了在高平之戰大放異彩的自己。

尤其是郭榮過譽的誇贊,更讓趙匡胤心底生出不小的抵觸。

他看出了郭榮有心擡羅幼度壓制武將,想著終有一日,羅幼度會踩在自己頭上。向來不甘於人後的性格不免生出逆反心態,對著自己的弟弟,開玩笑似的說道:“當時沒一拳打死他,也許是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