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兵臨舒州

羅幼度在和州處理好淮鹽的事情,將和州重擔交給曹彬之後便率兵前往舒州。

這裏他耍了一點心眼。

跟廬州的情況不同,在廬州時,羅幼度將府庫的錢物全部用來犒軍了。手上是真的一點錢也沒有,這才讓商賈們入股,給他們分一杯羹,而不是選擇以直接收購的方式賺取中轉差價。

和州府庫是有錢的,而且廬州府庫也得到了第一波淮鹽的利潤,也有不小的積蓄。

但他還是選擇了讓士紳商賈入股的方式,這樣羅幼度最後到手的錢幣會少很多。但有一好處,和州一旦落陷,這筆生意就黃了。

借此一舉將和州的士紳跟自己捆綁在一起,他們一日得不到錢,便會盡心竭力地幫著曹彬守城,幫著幫著,想回就回不去了。

和州離舒州的距離並不近,若是徒步行軍,要五日才能抵達舒州境內。

但只要利用巢湖水系,以舟船運兵,只需兩日即可抵達。

舒州守將叫朱令赟,本地人士,祖父是楊吳大將朱延壽,也算是將門之後,通曉軍略。

周軍諸路兵馬齊頭並進,四面出擊,朱令赟心知早晚會輪到舒州,一早即安排斥候四方探查情況。

果然探知了羅幼度的動向。

這人的名樹的影,一聽來的是大周的羅幼度,朱令赟未戰心底便有些發怵。

羅幼度的戰績太唬人,整個南唐現在誰不知道一個羅幼度,一個趙匡胤,一個算無遺策,一個猶如霸王再世,攪得淮南是天翻地覆。

這兩個對手,當下是整個南唐將領都不想遇到的存在。

“朱防禦使!”

副將章宏一臉難堪地來到近處,氣惱道:“城外的那些賤民居然不願意入城。”

朱令赟臉色也有些難看,這面對攻城,人手是關鍵。

將城外百姓遷居城內,將他們的糧食收集起來,統一安排。

這些人就是預備役,年輕力壯的就是兵,年老體衰的也能燒燒金汁縫縫補補。

自古守城講究全城協力,只靠守城兵士只能守住一時。

卻不想城外的百姓居然不願入城。

章宏眼中閃過一絲厲色,恨聲道:“要不要強迫他們入城?”

朱令赟頗為心動,將百姓留在城外將會成為敵人的助臂,放他們待在城外與舒州全無好處。

“算了!”

朱令赟悲天憫人地長嘆一聲道:“皆是手足同胞,何必妄造殺戮?”

他哪有這麽好心,只是從斥候得到的消息,羅幼度率領的軍隊一點也不像北人的兵士,大軍以舟船進兵,他們順著龍舒水西進,速度極快,離舒州城只有半日功夫。

此刻強行裹挾百姓入城,時間極為吃緊。

羅幼度最擅用奇,麾下石守信輕騎下廬州的例子近在眼前。

萬一對方先一步派遣騎兵而來,豈不是萬事皆休?

朱令赟這番說辭,單純是博一名聲而已,保不準未來史書記載就有這麽一段。

不過章宏說的情況讓朱令赟心底有了不祥的預感。

這個時代羅幼度絕對是個異類。

哪有這種帶兵的。

這軍隊不搶不殺,哪來的士氣?哪來的動力?

民心所向,民心能值幾個錢?

可偏偏他取廬州說降和州,任是做到了秋毫不犯。

士紳百姓歌功頌德,連市儈的商人都宣傳仁義。

現在好了,連著舒州的百姓都受到影響,不願意入城。

那舒州城裏的士紳百姓又如何?

朱令赟越想心底越是沉重,暗自想道:“不行,我可死,不能連累妻兒母親。”

念及於此,朱令赟快步回到家中,暗中叮囑家仆夜裏將家人送往江南。

桃溪鎮。

羅幼度並未將運輸船開進桃溪鎮,而是在城外駐紮,避免大軍入鎮侵擾到百姓。

兵卒下了舟船,羅幼度叫來張雄:“這裏就交給你了,不可大意。”

張雄一眾新兵皆是水上能手,他們乘舟船利用巢湖水網往來廬州、和州以及現在的舒州三地。

皆靠張雄的新兵擺渡。

張雄的出現是羅幼度此番南征遇到的最大驚喜。

張雄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韌性。

在廬州呆了十余日,張雄沒有邁出軍營一步,每天都是習武學兵法讀書習字。

他不是書呆子,更不是什麽天才,書本帶給不了他快樂。深奧的兵法,難懂的知識對於他一個沒有文化根基的百姓來說,就跟天書一樣,枯燥無味到極點。

但是張雄壓制住了這種枯燥無味,孜孜不倦地吸取著知識。

他們出征和州也是一樣。

張雄兩個兒子張忠、張孝,都曾耐不住寂寞,出去吃喝瀟灑了一番。

但是張雄依舊呆在軍營裏。

羅幼度通過淮鹽賺了不少錢,時不時地就會犒賞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