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南唐軍亂

顯德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羅幼度收到了一封來自前線的戰報。

“二十二日夜,賊將朱元入夜反渡濠水,奇襲渦口。武行德一時不察,營盤大亂,失去先機,節節敗退。焦繼勛率軍火速回援,助武行德穩住陣腳。賊將林仁肇察覺異樣,親率水師來救,武行德、焦繼勛不敵敗退,傷亡慘重,渦口防線亦為南唐軍所破。”

“二十三日,我軍後撤三十裏。林仁肇率水師入東淝河,於紫金山下駐紮。”

雖然短短的百余字戰報,羅幼度反復卻看了十余遍,方才心滿意足的將之合上。

有些人有些事,那是命中注定的。

哪怕是過程改變了,哪怕是情況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性格幾乎是定死的東西。

或許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發生一點偏差,大體上還是很難有所改變的。

當然不排除某些受到致命的打擊的存在……

見羅幼度看著戰報獨自偷笑,竇儀奇道:“先生何故發笑?”

羅幼度問道:“你說這個朱元是受命發動此次夜襲,還是他自己突發奇想?”說著他將戰報遞給竇儀。

竇儀哪裏看得懂,一臉茫然。

羅幼度只是笑笑並不說話,拿過紙筆,寫了一封密信,信中誇贊朱元當世名將,懂得變通,不拘於軍令法則。

讓人送往江南。

看了一眼壽州的方向,渦口防線的丟失,意味著南唐軍將戰線一口氣推進到了壽州城外的紫金山下。

紫金山離壽州只有十裏的距離。

十裏的緩沖地帶,對於十數萬大軍集結的戰場來說,跟貼臉肉搏沒有什麽區別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將會是整個淮南之戰中最艱難最慘烈的消耗戰。

羅幼度身兼重擔,也只能遺憾地在一旁喝茶看戲了。

畢竟真正的大人物,總是在關鍵的時候才出場的。

到了這一步,只要有眼睛就能看得出來。

針尖對麥芒的兩軍臉貼著臉安營,哪有不打起來的道理。

自南唐軍駐紮紫金山以後,兩軍相互挑釁,無日不戰,打的是昏天暗地。

一開始邊鎬、許文稹還打算挖建運糧甬道,通過甬道給壽州運糧。

但是大周焉能如他們所願?

南唐軍挖一條甬道,周軍就埋一條;建一條,周軍破一條,完全不給南唐軍用巧運糧入城的機會。

不得已林仁肇選擇攻打壽州為大周占據的水門,從水門將糧食運入壽州城。

這一招取得了奇效。

南唐水軍確實厲害,林仁肇又是當世名將。

大周在水上完全占不了便宜,好在城墻水寨不能行大船,步卒可以用弓弩協助對付。

郭榮臨時臨急地調動了大量的弓弩手外加拋石機勉強擊退了林仁肇的攻擊。

郭榮驚了一身冷汗之余,一咬牙直接挖開了水寨,將壽州水寨的水引入河渠,抽幹了壽州水寨的水,讓林仁肇的水軍無用武之地。

就這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相互圍繞壽州的運糧線路可謂各展手段。

終究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大周獲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

雙方相互博弈了兩個月,從夏到秋。

唐軍的攻勢也徒然激烈。

從開始的耗,用謀,到後來的正面突破。

明眼人看得出來。

壽州快斷糧了。

南唐軍越打越狠。

林仁肇這員悍將為了截斷大周的後路,挽回劣勢,隔三差五地采用自殺式的方式襲擊下蔡浮橋。親自率領三百敢死士,用船載著薪柴牧草,乘風放火,直接駛船撞向下蔡浮橋。

為了防止林仁肇這種不要命的襲擊,張永德在淮河上用鐵鎖鏈拴滿了巨木,還將木樁打進水裏,以作暗礁。

朱元、陳德誠皆是當世少有的悍將,打起戰來舍生忘死。

還有建州人鄭彥華。

這貨在一次正面突殺中,身中五十多刀,死戰不退。

最後是給陳德誠打暈了強行運回後方療傷。

鄭彥華就是一小校,憑借這五十多刀,直接在後來當上了節度使。

邊鎬、許文稹兩人老將固然沒有前兩者有沖勁,但是老謀持重,可為朱元、陳德誠殿後。

南唐這邊皆是能戰之將。

大周這邊的陣容又豈會遜色於他們?

李重進、張永德、向訓、李繼勛、趙匡贊、侯章,趙匡胤、高懷德、王彥升等等,多都是中原亂戰中拼殺過來的,比之他們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軍雙方各顯神通,打得是異常焦灼。

一場又一場的血戰下來,雙方是互有勝負。

這種規模的大戰,一時的勝負已經無足輕重,就看誰先支撐不住。

拼殺得如此兇狠,前線殺敵的未膽怯,卻給後方看戲的陳覺給嚇得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