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亞歷山大的魏仁浦

很快對於王彥升、羅彥瓌的懲處傳達殿前司各處。

王彥升因狂妄悖逆逐出殿前司,羅彥瓌口不擇言,降兩級打二十軍杖。

在趙匡胤、趙匡義兩兄弟的配合下,王彥升、羅彥瓌非但沒有因為受到懲處而心懷不滿,反而對於趙匡胤的大恩大義感恩戴德。

殿前司上下原本對趙匡胤偏袒王彥升心存質疑,覺得他處事不公。

卻不想只是一回頭,趙匡胤就將之逐出了殿前司,一點余地都沒留,軍法之嚴峻,莫不凜然。

本來趙匡胤在殿前司就威望極高,這一下更添了幾分威勢。

石守信、韓重赟自然也有了交代,無話可說。

殿前司此次的風波也漸漸消散。

在一旁吃瓜看戲的羅幼度,見到這結果,也暗暗感慨趙匡胤、趙匡義面對這突發事件,應對的確實得當,將自己的損失減至最小。

唯一受委屈的也就是石守信了。

“不過……”

羅幼度嘿嘿一笑,心道:“未來的日子有你忙的!”

表面上看此事趙匡胤、趙光義是受到了無妄之災,好好的自己的親信嘴欠惹了石守信,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事情。

但實際上與趙匡胤平素的處事風格離不開的。

趙匡胤豪俠義氣,對下有恩有義有賞無罰,對於屬下過於縱容,導致了他們的本性得到了釋放。

這方面從歷史上杯酒釋兵權之後的發展就可以看得出來。

很多人都稱贊趙匡胤仁德是歷史上為數不多不殺功臣的仁德皇帝,但是根本沒有人細究那些功臣在給趙匡胤收繳了兵權,下放到地方享受榮華富貴時,幹了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

這些大將沒有了兵權,又無戰可打,就開始禍害地方百姓。

趙匡胤對此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故而有後人評價說“趙匡胤這個仁主幾乎善待了所有人,兄弟、功臣、士大夫,唯獨漏掉了百姓。”

在這方面羅幼度自認比趙匡胤做得更好。

貪婪是人的劣根,或是貪財或是貪權或是貪色或是貪名,更有甚者一切皆貪。

幾乎無人可以避免。

哪怕聖人也是如此,最大的不同是正常人只能做到約束欲望,而聖人有本事克制欲望。

羅幼度約束自己的同時,也會適當地約束自己的屬下。

貪財?

正常薪俸不夠,就發福利,還是不夠,問他要都行。

總之不能去幹違法犯忌之事。

貪色?

是甜水巷的小姐不夠奔放,還是大周的官妓不夠動人?

何必禍害良家?

至於貪權、貪名,畫大餅,喂雞湯唄。

吃飽喝足了,就有動力了。

故而羅幼度不怎麽擔心會給自己的部下擦屁股。

接下來的半個月,羅幼度用心處理著樞密院的工作。

羅幼度在郭榮南征的時候,接觸過類似的政務,有一定的經驗。

同時他也沒有好高騖遠,而是從瑣事基礎做起,沒有一開始就介入樞密院的決策。

瑣事最大的難點在於繁雜,難在沒有捷徑可以走。

任誰來處理都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時間去耗。

羅幼度最不缺的就是這份耐心,他每天都坐在一個位子幹上五個時辰以上,然後不知疲倦地幹了半個月。

議政廳。

範質、王溥、魏仁浦坐在一起商量治理汴京水道的事情。

隨著汴京開封的擴建,人口的回遷。

汴京封周邊的河渠應用,四方的田地供應,都出現了不小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魏仁浦規劃了一套治理河渠的方案,只要施行到位,能夠恢復太平盛世時,天下水利以汴京為中心的盛況,順帶也能解決了沿河道農田的灌溉問題,造福以汴京為中心,方圓百裏的百姓。

這是大周議政廳今年的頭等大事,範質、王溥、魏仁浦這三位宰相,最近都在調度此類事情。

日上當空,魏仁浦將手中事物分別移交給範質、王溥說道:“齊物兄、文素兄,等會工部侍郎會來稟報蔡水附近田地近年來的水患情況,勞煩二位跟進一二。”

範質驚訝道:“道濟兄最近走的越來越早了,這治理河道的總方案是你提出來的,怎麽現天天早退,我兩本是幫手的,現在都要成為主導了。”

魏仁浦沒有好氣得道:“真當某想?老夫得去伺候那小怪物,再不勤快一些,這樞密使就得換人了。”

魏仁浦身兼議政廳、樞密院兩職,對於羅幼度的到來是舉著雙手歡迎的,能夠給他減輕很多工作量。

對於羅幼度的工作態度,魏仁浦也時分欣賞,稱贊不絕。

可漸漸地魏仁浦察覺不對勁了,羅幼度對於樞密院的工作上手的速度遠超乎他的想象。

從最簡單的工作開始,羅幼度每天都要處理上百件公務,一天一天的加深著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