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三思而行

汴京南門。

一年輕俊朗的少年,腰佩寶劍,看著威武不凡的大周都城,感慨道:“天下動蕩已久,今中原有此氣象,一統之勢成矣。我輩之幸,天下之幸。”

“公子,可以進城了嘛?”

一個機敏的小廝來到近處。

俊朗少年道:“快些進城吧,吾迫不及待地要拜會禹均先生、楊少師還有平先生。聽說南唐大儒周宗先生亦在汴京,能夠聽諸多大賢指教,人生美事。只可惜馮元老已逝,不能一聽教誨。”

他說著招呼著身後的隨從前去排隊受檢入城。

俊朗少年名叫畢士元,字仁叟,代州雲中人,家中幾代在代州為官,父親畢乂林還擔任過觀城縣令,家中頗有余財。

因父親亡故,代州雲中偏遠,人才疲敝,並無良師。

畢士元自小好學,但因繼母祝氏尚在,不願遠離,侍奉左右。

祝氏通情達理,直接將畢士元叫到跟前說道:“求學須有良師益友,吾兒當去中原江南。”

於是,祝氏將畢家幾代累積的積蓄交給年少的畢士元讓他南下求學。

畢士元在宋州、鄭州求師,與楊璞、韓丕、劉錫結為良朋,學業有成。

這汴京將會是他計劃中的最後一站,拜訪中原士林領袖竇禹鈞,向繼顏真卿、柳公權之後,最著名的書法家楊凝式請教書法,與長樂老馮道的長子馮平請教經史學問。

做完這三件事後,即打算返回代州雲中,侍奉祝氏,專心學問,消化這些年學到的知識。直至祝氏百年之後,以科舉入仕,為天下蒼生謀福。

畢士元這類才俊,對於自己的未來規劃得極為詳細。

只是他不知道方剛入城,自己已經讓人給盯上了。

看上他的人不是別人,是巡檢通判孔守正。

此人的上司正是新上任的南門巡檢使王彥升。

王彥升因冒犯石守信被逐出殿前司,從手握兵權的大將,一下子轉為白身,心底難免煩悶。

在家裏渾渾噩噩地過了半個月,得到趙匡胤的召見,知道自己有了新的任命,還是巡檢使這一職位,對於趙匡胤更是感恩戴德。

趙匡胤也叮囑王彥升要好好幹,行事不可沖動,三思而行。

王彥升自然是一一應諾。

這吃過一次教訓,王彥升走馬上任之後,也不敢亂來,兢兢業業的幹著本職工作。

但是隨著深入了解巡檢使的職權任務,王彥升頓覺不平衡了。

巡檢司始於五代,掌訓治甲兵,巡邏州縣,擒捕盜賊的事情,負責開封治安。

汴京城的巡檢司下的巡檢使共有四位,分別負責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故而以所負責的區域為界限,冠以東南西北四門巡檢使。

其中汴京城東西大街有兩個街市,那是汴京商貿中心。

然後北門靠近皇城,是朝中權貴聚集之所,那邊還有一個名動天下的甜水巷。

而開封的南門理所當然的就是百姓以及三教九流的雜居之所。

這差距可就大了。

東西門的巡檢使給東西街的大商家當作大爺一樣供著。

北門巡檢使時不時地還能在甜水巷白嫖大牌。

他這個南門巡檢使,面對一群苦哈哈的百姓,哪有什麽油水可撈?

因為之前犯了事,王彥升是打算好好安分守己的。

可同僚們坐著就有人送禮巴結,還能白嫖,明明級別一樣,自己這邊卻無人問津。

這巨大的差別讓王彥升如何受得了?

這南門巡檢使本來是個很好的職位,可王彥升卻是越幹越不是滋味。

直到今日,下屬馬源來報南門進了一個肥羊。

“領頭的就一書生,還有一書童加上駕車的三名馬夫,但隨行的有一輛馬車,後邊有兩個毛驢拉著十口箱子隨行。看箱子的樣式,還挺沉的,不知道是什麽東西。”

“十口箱子?”

王彥升怦然心動,說道:“給我盯著他,看看他住在什麽地方。”

他帶著幾分貪婪地搓了搓手,忽然想到趙匡胤的叮囑“行事不可沖動,三思而行”。

王彥升冷靜下來,想了三遍,說道:“不可讓他發現,兵分兩路。一路讓人盯著他,看他接觸過什麽人,去過什麽地方。另外一路去打探此人消息,看看他有沒有背景,能不能招惹。”

不得不說,趙匡胤的叮囑還是有用的。

王彥升這一次真的三思而行了,沒有一點的莽撞。

馬源到點回家,小小的繞了一圈,來到了巡檢通判孔守正的家中。

孔守正也在家裏等著馬源。

“來,馬兄,特地為你準備的牛肉。我倆兄弟,分而食之。”

孔守正熱情地將馬源請到了屋內。

馬源也是食指大動,即便是汴京城,牛肉也是極為奢侈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