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降將

羅幼度這話像是說了,也像什麽也沒說。

但舒元卻是聽懂了,一臉喜意,說道:“舒元謝統軍指點,願唯統軍馬首是瞻。”

對於舒元的到來,羅幼度心底極為高興。

在郭榮的特意安排下,大周的軍方以三足鼎立的形式呈現著。

若以魏蜀吳三家劃分,李重進就屬大魏,根基深厚侍衛親軍司兵力最為雄厚,三司最強。

張永德就是孫吳,也是老字號實力,殿前司是大周最強戰力。

羅幼度則是剛剛建立起班底的劉蜀,固然手下有一票強將,根基著實薄弱了一些。

莫說是李重進、張永德,在這方面他還不如老四趙匡胤。

趙匡胤有著老趙家幾代人數十年的人脈資源。

別看趙匡胤因為王彥升一事焦頭爛額,狼狽不堪。

那是因為禍不及他自身,一但趙匡胤真出了點什麽事情,這些人脈資源將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羅幼度憑借寬厚大度的人格魅力,以及淮南之戰驚艷的表現,在軍方站穩了腳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

但親疏之間還是有差別的,認可信服,不代表就是他這一邊的人。

這些年不斷的經營自己的圈子,羅幼度也拉攏了韓令坤、石守信、高懷德等人,但他的核心成員還是潘美、曹彬這一些潛力無限的後起之秀。

潛力無限指的是未來,而不是現在。

潘美、曹彬的名氣比韓令坤、石守信大得多。

但現在真要一對一的幹一架,潘美、曹彬未必就勝得過韓令坤、石守信。

處在巔峰期的韓、石兩人,多年的征戰經驗就夠潘美、曹彬吃一壺的。

當下羅幼度急需一些經驗豐富,能打能戰的骨幹。

但很顯然大周的骨幹多是李重進、張永德或趙匡胤的至交下屬。

在缺乏特殊機遇的情況下,很難將他們撬過來。

朱元、林仁肇、郭廷謂這批南唐能打能戰的降將就是羅幼度的目標。

林仁肇現在在淮河訓練水軍,這位為他所擒的大將等同他的人。

朱元、郭廷謂一直找不到切入的機會。

孟浪的貼過去收買外將人心,太過做作,也影響不好。

他能不動聲色的坑趙匡胤一把,說不準對方也準備了套子。

傳到郭榮耳中,那就得不償失了。

舒元現在自己貼上來,即便讓郭榮知道,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羅幼度這個地位,不收一點能打的小弟又怎麽制衡李重進、張永德這兩個老油條?

羅幼度將自己的心思藏著。

這求人跟被人求,那是不同的概念。

羅幼度要的就是這一份提攜知遇之恩,雲淡風輕的說道:“都是為大周效力,何分彼此?同為一個目標,相互幫襯也是應該的。你跟郭廷謂還有往來?”

舒元如實道:“不曾有往來,不過我與他在江南時,關系不錯,可以為統軍介紹一二。”

他們這群降將能力嘛,毋庸置疑,但地位很尷尬。

大周缺的是文臣,而不是武將。

本來就是粥多肉少,還讓外來人分一杯羹?

那不更加不夠吃了?

再加上淮南之戰,周軍多多少少都在舒元、林仁肇、郭廷謂手上吃過苦頭。

死在舒元手上刺史級別的大將就有四位,林仁肇利用南唐水師逼得張永德直罵娘,郭廷謂更是將趙匡胤的老子趙弘殷打的找不到北,還欺負了趙匡義。

這聚在一處,難免膈應。

所以歷史上不管是大周,還是大宋,舒元、郭廷謂這些能打的降將都沒有得到重用。

他們的人生巔峰便是淮南之戰。

舒元、郭廷謂想必也知道這點。

郭廷謂生性恭謹,會兢兢業業的等著機會。

舒元可不願意等。

相比李重進、張永德這樣的老派實力,舒元知道羅幼度這股大周新起勢力是最好融入的。

羅幼度道:“無須刻意往來,順其自然就好。終究是一起共事的,你們之間的關系不可太僵。”

郭廷謂不急著收服,這種人只要給他機會,他自己就會聚過來。

舒元不一樣。

在羅幼度眼裏這家夥就是一頭餓狼,必需用個套子將他套住,還得喂他食物,同時不能喂飽。你不喂他,他自己就會去覓食,喂飽了他,要不就缺乏動力,要不就撐大了胃口。

這種人就得握在手心裏,未來立功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將他編入禦營司。

不然很有可能就跟人跑了。

手下的人有小心思很正常的。

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跟白起一樣那麽聽話。讓他去砍人,伏屍百萬,不要他了,一句話,直接自己抹脖子,幹凈利落。

舒元這種人怎麽用,怎麽制衡,就得看上位者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