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點檢做天子

張宅。

張永德看著手中的《天文星算》感慨了一句:“山中宰相陶弘景當真是天下無雙的奇人。”

張永德戰功彪炳,在大周地位極高,但他並不喜歡兵事,而是雜學。

四書五經之外的雜物,他都喜歡,尤其是觀星相蔔之術,更是沉迷,而且深信不疑。

羅幼度投其所好,將從舒元那裏得來的《天文星算》轉贈給了張永德。

張永德得到這本《天文星算》,愛不釋手,手不離卷,連連感慨,同時對於自己愛子張靖銘道:“吾兒做人,當學這羅幼度,學他做人之道,為人處世之法。”

張靖銘訝然道:“父親不是很不喜歡他?”

張永德恨鐵不成鋼地罵道:“朽木,蠢材。為父不喜歡他,同讓你跟他學習有什麽關系?讓你跟他學就跟他學,說那麽多屁話幹什麽。”

張永德憤憤不平,罵罵咧咧的。

對於羅幼度,張永德個人態度有些復雜。

關鍵點不在羅幼度身上,而是李重進。

有的人天生就是冤家對頭,八字不合。

李重進、張永德就是如此。

張永德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

郭威登基之後,以外甥李重進為內殿直都知,女婿張永德為內殿直小底四班都知,安排他們入禁軍,進行培養。

從這一刻起,李重進、張永德就開始了他們相愛相殺的人生。

兩人年歲都不大,都是憑借親戚關系上位,也都有一定的才能。

郭威著重培養他們也是給自己培植信任的勢力,對他們寄予厚望。

兩人都想著爭寵,彼此都不服對方,都要踩在對方頭上。

但是李重進就是比張永德地位高上那麽一點。

從郭威的廣順朝,到現在的顯德朝都是如此。

張永德幾乎給李重進壓了一輩子,都要魔怔了。

高平之戰後,郭榮一口氣斬殺了七十一將官,張永德就看出了這位志向遠大的皇帝有心培養全新的班底,鞏固自己的地位。

而那一戰恰是趙匡胤的成名之戰,大周轉敗為勝的關鍵。

張永德想著萬夫莫敵的趙匡胤,動了心思,提拔一個繼任者來輔助自己。

這計劃一直很順利,趙匡胤的能力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厲害。

哪裏知道途中冒出了一個羅幼度,一舉搶了趙匡胤的風頭。

偏偏這個羅幼度又讓李重進看中了。

厭屋及烏之下,張永德自然對羅幼度沒有好臉色。

哪裏知道羅幼度全然不在意。

以道理而講,羅幼度現在是禦營司的長官,地位或許不及自己,卻也是三巨頭之一。

完全沒有必要看自己的臉色。

但是羅幼度並不理會自己的態度,各處遇到都會友好地作揖問好,逢年過節,或有好東西時,都會想到自己。

一來二去,張永德都不好意思了。

但他倔強,哪怕是輸,也不能向李重進看好的人低頭。

哪怕心裏認可了羅幼度,嘴上臉上絕不認同。

張靖銘自討沒趣,嘀咕了一聲“老小子!”說著,縮著頭跑了。

張永德氣急敗壞地大叫:“回來,臭小子,給老子回來!”

樞密院。

羅幼度手撐著臉頰,在想著怎麽才能攻略張永德這個難題。

趙匡胤的根基在殿前司,張永德這個殿前都點檢便是趙匡胤不得不邁過去的一道坎。

只要穩住張永德,趙匡胤就起不來。

在發現趙匡胤將觸手伸向林仁肇時,羅幼度果然選擇從根源出發。

不管你趙家的根基多深厚,不管你趙匡胤的人脈多好。

只要三司不做人員變換,趙匡胤就沒有崛起的先決條件。

只是張永德就如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

羅幼度一時半會兒也沒有想到好的法子。

“相公可有心事?”

一旁協助羅幼度處理事務的趙普見自己的上官眉頭不展,貼心地問了一句。

羅幼度道:“陛下讓我從中緩和李使相、張殿帥的嫌隙,免得未來與契丹的對決中,生出矛盾,從而為敵所乘。這李使相好說,與我關系不差。但是張殿帥,一直不冷不熱,倔強得很,一直不肯與我深入往來。”

道理有理有據,但真正的目的還是要壓趙匡胤崛起的勢頭。

不過即便是趙普,羅幼度也不打算讓他知道,自己對待趙家的真實態度。

趙普眼珠子骨碌一轉,說道:“那此事屬下就無能為力了,這張殿帥是出了名的頑固。除非相公與他有大恩,不然他是不會接受相公好意的。”

羅幼度看了趙普一眼,這家夥的眼光確實毒辣。

就這麽一下就看到了關鍵,郭榮以三司相互制衡,讓世故的羅幼度來中和兩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