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各有安排

幽州道行營馬步水陸都部署!

都部署是後唐時期初置的一個職位,相比一定區域的招討使,都部署的職權更廣,是前線所有軍馬部署的總指揮,相當於戰區總司令。

在郭榮一朝,還未有一人擁有如此大的權力。

即便是李重進、張永德都未曾擁有過。

因而這命令一下,帳中的所有武將都大吃一驚,全場嘩然。

不可思議,意外,羨慕還有嫉妒……

各種各樣的目光落在羅幼度的身上。

其實郭榮心底也不想如此。

這跟信任不信任無關,就這個世道,將兵權交給他人就是一種風險。

郭榮這些年一直加強中央禁軍,削弱地方節度使的實力,為的也是如此。

郭榮屢屢親征,甚至不惜將滿朝文武大臣帶上,走到哪,就到哪裏處理大周政務。

怎麽可能不累,又什麽可能不麻煩?

但郭榮也無可奈何,他無兄無弟,兒子又不過五歲,所有一切只能一個人扛著。

郭榮本是滿腔壯志雄心,意圖一舉拿下燕幽之地。然後休養生息,覆滅北漢。接下來用兩三年時間,一邊休整,一邊派遣偏師逐一將武平、嶺南、江南、巴蜀拿下。

最後集結中國之力北上,與契丹在草原上一決雌雄。

掃平亂世,揚威域外,開創與漢唐相提並論的大周江山。

一切規劃皆在心中!

但現實卻狠狠地給了他一個耳光,這個不爭氣的身體居然得了頑疾。

若是知道還有多少時間,郭榮都不至於如此焦慮。

可這該死的頭風,完全不知什麽時候發作,不知道什麽時候驟然駕崩。

可以幾個月,可能幾年,甚至十幾、幾十年。

郭榮不敢強撐下去,兒子郭宗訓太小了,必須為他鋪路,但凡自己有個意外,他不可能掌控得了這滿朝的驕兵悍將。

郭榮從不懷疑麾下眾人對自己的忠誠,可他無法確定眾人會對他一樣,對待他的兒子。

與此同時,郭榮心底也清楚。

此次北伐,機會千載難逢。

一但錯過,再無機會了。

因為未來的好長一段時間,他都得為自己的兒子鋪路,不會再有大規模的戰事,以免朝中將官獲得更大的功勞……

唯有拿下燕山防線,未來邊境才能免於無休止地受到契丹的襲擾。

同時也可以避免無休止地提升邊帥的實力,以應對契丹。

面對這種情況,郭榮只能選擇破例放權,先將燕山防線拿下再說。

能夠擔此重任的,唯有三人。

李重進、張永德、羅幼度。

李重進、張永德是絕對不可能的,他們在軍中的根基、人脈威望無與倫比,將大軍交給他們必生禍患。

羅幼度是唯一人選,盡管他威望不低,但人脈根基薄弱,風險小了許多。

郭榮在暈厥蘇醒之後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想到了這點。

為此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關注羅幼度得知自己患病之後的反應,甚至不惜動用了一顆無心埋下的暗棋。

郭榮倒也不是存心安插眼線在羅幼度身旁,而是羅幼度缺人,他需要羅幼度崛起鉗制驕兵悍將,理所當然地將自己看上的人才調給羅幼度使用。

一連串的調查,郭榮是想確定羅幼度的反應是否有異常,判斷他是否擁有足夠的忠心,當此重任。

一切結果,讓郭榮大感滿意,自己的眼光並不差。

面對這種大優局面,羅幼度沒有半點怨言地就因為自己的身體,放下了一切,甚至連夜籌謀遷徙幽州百姓。

面對這樣的臣子,郭榮授予前所未有的權力,雖是無奈之舉,心中卻也安心不少。

郭榮隨即也安排了將官的去留事宜。

揮了揮手,結束了這一次出人意料的會議,讓人收拾一切,擺駕回京。

趙匡胤黑著一張臉,回到了營帳。

趙匡義已經在帳內等候消息了。

自從昨日與自己的兄長密談,趙匡義興奮得整夜都睡不著覺。

相比平靜的局面,現在的暗湧,才是他最喜歡的局面。

沒有這股暗湧,他們趙家不可能壓過如日中天的羅幼度。

但多了這變故,情況立刻不同了。

不說那至尊之位,保守也能混個諸侯,封疆大吏。

趙匡義道:“官家是否下令撤軍了?”

趙匡胤默然點頭,然後將會議的事情跟著趙匡義細說,不滿道:“又是羅幼度,官家太偏心了。打幽州城的功勞給他,現在還給他整個前線指揮權,將收服燕幽的重擔托付。以後打仗,只讓他一人上去就好了,要我們幹什麽。”

在昨日之前,趙匡胤是不敢對郭榮的任命有任何質疑抱怨的。

現在隨著心態的變化,無可避免地生出了不滿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