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旅了個遊

顯德五年,五月十六日。

羅幼度站在幽州北門的城樓上,目視著殿前軍與一部分侍衛親軍司緩緩撤離幽州城。

這天是郭榮正式回師的日子。

針對此次回師,也有小小的波折。

依照範質、魏仁浦的意思,既然是撤軍,那就低調一點,直接入幽州城,找一個晚上悄無聲息地退去就是了。

安全方便。

但郭榮卻一口回絕,氣急敗壞地道:“朕非戰敗而退,焉能偷偷摸摸的走?朕堂堂正正而來,回師也得堂堂正正而走。契丹想要阻擋,讓他們來便好了,朕為馬上天子,何懼一戰?”

面對郭榮這種強硬的態度,羅幼度、張永德、趙匡胤等人自然在一旁配合。

暗中調兵遣將的做好防備,契丹真要來打,那就打一仗再撤。

正好此次北上,殿前司沒有撈到多少戰功,走前還能吃個飽。

兩全其美!

尤其是趙匡胤,最是期待契丹來戰。

不然他太悲催了。

因為趙匡胤在汴京的“小動作”,郭榮此番北上有心壓他一壓,然後將他放出去。

本存著將猛虎餓一餓,便於發揮的心思。

結果餓是餓著了,卻只是塞了個牙縫,還沒正式開餐就因為郭榮身體的緣故,得撤了。

這委屈,找誰哭去?

但結果注定讓他失望了。

郭榮這邊一動,契丹的探子立刻發現了情況,將周軍的動向告知了耶律璟。

契丹給羅幼度弄得軍寨,搞得極為難受,已經不願意再攻了。

強攻了三天,契丹傷亡人數高達一萬五千,屍體都讓羅幼度燒了好幾天。

這哪裏受得了?

攻防戰讓他們契丹賴以生存的騎射絕技一點用武之地都沒有。

耶律璟果斷放棄了這愚蠢的打法,不再冤枉的消耗自己手中兵士了。

他選擇每日廣布探馬斥候,尋找野戰的機會。

周軍這一撤,給了他們野戰的機會,卻也讓耶律璟有些不會了。

從戰況來看,中原周軍明顯是占據一定優勢。

優勢撤退,實在古怪。

耶律璟叫來了耶律綰思、耶律沙、蕭幹、高勛、蕭阿不底以及耶律斜軫幾人,征求他們的意見看法。

高勛一本正經地道:“恐怕有詐!對面羅幼度號稱小諸葛,最擅智謀。這取幽州城,四門立寨就是他的主意。此方莫名而退,便是發現我們看破了他們用攻防戰消耗我軍兵力的意圖。另施計策,以誘惑我軍追擊,他們好以伏兵擊之。”

“故而,在下以為,貿然追擊,不如按兵不動。這幽州城四面皆是平原,無險可守。他們只占幽州城,唯有挨打的份。這才誘我們出擊……”

“想要進攻的是他們,他們不急,我們急什麽?主動權在我們手上,無冒險之必要。”

之前的三天攻防戰,高勛也看出來了。

盡管契丹得到了中原的很多東西,但對於如何使用,還是新手菜鳥。

讓他們用復雜的攻城器械打攻防戰,實在是太難為他們了。

索性耗著,逼迫中原熬不住,主動野戰。

這攻防戰打不過,總不至於野戰也打不過吧。

故而高勛現在表現的很是佛系。

反正幽州城已經陷落,就契丹這攻城水平,打回來不太容易。好在幽州城只是城高墻厚,四方無天險可倚仗,索性就等著中原待不住,主動與他們野戰。

這辦法並不高明,但卻著實得人心。

耶律綰思、耶律沙、蕭阿不底等將都很抵觸攻打幽州城。

周軍這一撤退,幾人還想著求戰去試探一下情況,但聽高勛如此分析,卻也不敢貿然請命了。

周軍這軍撤的,確實過於突然。

見壓根不動的契丹,趙匡胤除了不住咒罵契丹膽小,卻也無法改變此趟來幽州城旅遊的事實。

幽州城樓上的羅幼度見契丹按兵不動,也有一點小小的遺憾。

不黑不吹,殿前司確實是大周最強的精銳。

在同等人數之下,殿前司的戰鬥力不管是侍衛親軍司還是禦營司都無法比及的。

能夠趁著郭榮帶領殿前司撤軍之際,發揮一下余熱,在野戰上給予契丹迎頭痛擊,接下來的戰事會順暢很多。

至於趙匡胤立不立功,羅幼度並不在意。

現今的趙匡胤跟歷史上的那個黃袍加身的宋太祖相比起來,差距已經不是一星半點了。

歷史上的三司是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這些禁軍要職,都有趙匡胤的人。

在張永德招貶,李重進被調離淮南之後,趙匡胤就是名副其實的無冕之王,軍方第一人。

現在?

別說自己的禦營司,趙匡胤插不上手。連他本人所在的殿前司,他都無法完全掌控,不但有石守信、韓重赟這兩個雷,還有張永德的一些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