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誰得利,誰可疑

趙匡胤長於軍事,尤擅武略,但政治眼光並不差。

隨著李重進、張永德的調離與賦閑,原本三巨頭最為弱小的羅幼度伴隨著他在燕幽故地的大功,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軍方第一人了。

為了避免一家獨大,必須有人與之抗衡,自己是唯一的選擇。

想起自己能夠順利地當上這個殿前都點檢,靠的是對手羅幼度的強勢崛起。

那感覺,讓心高氣傲的趙匡胤很不是滋味,有一種被踩在腳下的念頭。

趙匡義卻不管那麽多,在這關鍵時候,自己的兄長能夠擔任三司首領,成為軍方三巨頭之一,象征著他們老趙家邁出了通往權力巔峰的第一步。

這消息一傳開,在京的武臣莫不歡喜雀躍,紛紛送禮拜訪。

趙匡義將這些送禮人的名字一一記下,打算今日過後,逐一回禮拜訪。

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趙匡義想著李重進退下,韓通上位之後,那門可羅雀的情形,不免暗自得意。

李重進在大周軍方的地位太高,脾氣又不像張永德古怪,軍中上下無不信服。

此番李重進因為包庇部下跟韓通起了爭執,然後為郭榮調到了江陵。

促成這事件發展的正是他趙匡義本人。

他手段極為隱秘,以至於所有人都將矛頭指向了韓通。以為是韓通不講武德,侍衛親軍司自己的事情不在內部解決,卻捅到了郭榮跟前。

原本韓通的功勞就不在紙面上,軍功不顯,現在又仗著郭榮的寵信逼走了軍方公認的第一人,使相李重進。

在汴京沒有根基的韓通,現在是寸步難行。

侍衛親軍司上下將官對於韓通這個新晉第一把手,更是抱有一定的敵意,韓通想要短期內掌控侍衛親軍司,顯然不大可能。

韓通的舉步維艱,與趙匡胤現在的順風順水,高朋滿座,有著明顯的差距。

趙匡義收著一份又一份的重禮,心底念道:“要是羅幼度死在幽州就好了!”

趙匡胤策馬而歸,對著自己的弟弟頷首示意,走進了裏屋。

趙匡義察覺出了自己兄長神色異樣,將手中的賬本交給了管家統計,跟著自己的兄長走到了府中演武場。

趙匡義好奇問道:“兄長晉升都點檢,為何還心事重重?弟兄們都打算聚在一起吃酒慶賀呢!父親也很是高興,難得的多吃了一些飯。”

趙匡胤道:“已有消息傳來,羅幼度前線取得大勝,契丹損兵過半,退回順州。”

趙匡義喜悅的心情一下子就垮了下來,罵了一句:“這麽快?又贏了?這王八蛋就不能輸一次?”

他說著突然狠狠地給了自己一個耳刮子,臉都腫了。

趙匡胤有些懵。

趙匡義左右看了一眼道:“當時怎麽就沒有想到,讓我們的人暗中透露一些情報給對方。”

當時走得太急,又過於激動,居然忘記留下這致命的手段,促使羅幼度戰敗。

現在想起來,趙匡義的腸子都悔青了。

羅幼度麾下的殿前司可是他們的部隊,暗中拖個後退,搞搞鬼,這不是喝水一般容易的事?

自己居然忽視了。

愚蠢至極。

趙匡義道:“不知現在安排,是否來得及?”

趙匡胤搖頭道:“不用了,羅幼度奪了契丹的四十余萬牧群,契丹現在後勤出現了問題,幾乎沒有翻身的可能。這時動手,容易讓抓住把柄,也沒有什麽好的效果。”

趙匡義臉色驟變,沉吟道:“如此說來,羅幼度快班師回朝了?”

現在的汴京,韓通未緩過神來,軍方由他們趙家一家獨大。

可羅幼度這一回來,攜帶定北疆的大功,趙家哪有資格觸其鋒芒?

趙匡胤道:“我也不是很清楚,傳來的消息並不全面。初步分析,要不了一兩月,契丹就會因為後勤問題而撤退。如果羅幼度另有手段,只會更快。”

趙匡義心底一動,問道:“兄長這消息,不是前線傳來的?”

趙匡胤也不隱瞞,說道:“陛下此次大病,我不信羅幼度一點想法都沒有。暗中讓人盯著他,消息是從德順所部傳出來的。”

德順就是韓令坤。

趙匡義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趙匡胤道:“羅幼度擁兵自重的消息似乎沒有宣揚開?”

趙匡義無奈道:“羅幼度在開封府幹的幾年,深得汴京民心。很多人不信此事,並未傳開。只是零零散散地在街道酒肆留傳,還常常受到旁聽百姓的駁斥,效果很是一般。”

趙匡胤沉吟片刻,道:“那就不管他了,當前之要,還得自身強硬。四郎在哪?你明日帶四郎去張家走動走動。”

趙匡義眼睛一亮,頓時明白了自己兄長的意思。

韓通一時間拿不下侍衛親軍司,張令鐸現在是侍衛親軍司的第二把手,為何不能爭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