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打到他妥協

府谷折家。

“傳陛下敕令: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即刻整兵備戰,領府州之兵,聽候調遣,與朕共聚麟州。此後府州、中原一體相連,往來自由。”

折德扆恭恭敬敬的作揖接旨,親自將使者送出府衙,讓人領他下去休息,準備酒食款待。

這一回到府衙,折德扆眉頭不由微微皺起,說道:“去將大郎叫來!”

不多時,折禦勛快步走進大殿。

折德扆將手中聖旨遞給了自己的兒子。

折禦勛看著聖旨內容,也是眉頭緊鎖,拿定主意,說道:“父親,孩兒去一探麟州?勸說義兄歸順中原……”

“陛下以雷霆之勢出兵,定是想打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以震懾天下。漢國唯有依仗契丹,方有活路。可契丹在燕地大敗不久,折損了不少兵馬,短期內還能集結多少兵士來援?”

折禦勛口中的大哥就是麟州楊家家主楊重訓。

當年楊弘信為了效仿折家在府州的政策,親自前往府州拜訪。

當時還是後漢劉知遠的天下。

折德扆、楊弘信皆是漢臣,兩人領地相鄰,俱是地方強豪,自是強強聯手。

年幼的折禦勛與稍長的楊重訓在彼此家長的見證下結為了異姓兄弟。

楊弘信去世的早,楊重訓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麟州楊家的家主。

後來楊家因劉繼業的關系倒向了北漢,但折家在折從阮的影響下,一直存著大義,為中原守著國門,抵禦契丹與黨項,不屑於認契丹做爹的北漢為伍,就算是孤懸北方,周邊皆敵,也苦苦撐著,奉中原為正統。

兩家立場不同,可私下裏的往來卻很密切。

尤其是定難軍封住折家與中原道路的時候,楊家暗中給了折家不少的支持。

反正折家出兵去進攻黨項、契丹的時候,後方空虛,楊家從未動過主意。

同時契丹給折家襲擾的不勝其煩,打算跟北漢一起合擊府谷的時候,折家總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做好一切防備。

對此劉承鈞並非不知道,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他心底清楚,若不是朝中有一個劉繼業,麟州楊家跟府谷折家一並鬧起來,就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楊家對折家有大恩,但羅幼度對折家一樣有大恩。

折從阮的私人恩情不說,當初定難軍發難,意圖吞並折家,斷絕了折家與中原的聯系。

同樣是羅幼度出的面,勸說郭榮給予定難軍壓力,啟動了各項制裁,逼著定難軍解除了封鎖。

不然折從阮的遺體都無法安全運到府州。

何況羅幼度現在是中原之主,奉中原天子是他們折家的宗旨。

不論大忠小義都容不得他們拒絕這道聖旨,可他們實在不願與楊家動手,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羅幼度大軍抵達麟州之前,說服楊家投誠。

“陛下好算計呀!”

折德扆焉能看不出這就是羅幼度聖旨的真正用意?

聖旨中的共聚麟州,可以理解為一戰,同時也能理解為和平會師。

折禦勛也看懂了其中的關鍵,笑道:“這樣不是更好,周主遺憾早逝,這繼任者若無實力能耐,只怕天下又將陷入兵災混亂中去了。我們府谷後山那一座座墓碑豈不是白立了?只有中原一統,才有可能打到上京去,一雪契丹入主中原之恥。”

折德扆笑道:“大郎說得在理。為父也不希望府谷兒郎生下來就以弓馬為伴,也想他們能夠如中原的孩童一樣,走進寬敞的學堂裏讀書……去吧,此事由你做主了。”

“去麟州嗎?我也想一起去看嫂子了,帶上小妹?”

門口探出一個腦袋,笑嘻嘻地看著父親與兄長,正是折賽花。

折德扆沒好氣的道:“你現在好意思去了?”

折賽花頗為尷尬地一笑:“楊家兄長都娶了別家姊姊了,還有什麽不好意思的。”

折禦勛笑道:“讓小妹去也好,她與義兄的夫人崔氏向來交好,指不定能幫上忙呢。”

折德扆很早就在培養折禦勛的自主能力,對於他的意見大多都會同意,也不再說什麽。

府州與麟州相隔不過數十裏地,折禦勛、折賽花皆在馬背上長大,騎術精湛,不到半日,已達麟州。

因羅幼度大舉入侵,麟州戒嚴。

折禦勛、折賽花卻不在戒嚴之內,很輕易地就進了城,見到了麟州楊家家主楊重訓。

“義兄!”

“兄長!”

楊重訓笑著將折禦勛、折賽花迎入府中,說道:“見到你們來,為兄這心裏就踏實了。”

折禦勛明知故問道:“義兄何出此言?”

楊重訓笑道:“少跟我揣著明白裝糊塗,你們要是不來,來的就會是中原的兵馬了。這麟州可不是你們府谷,依山而建,又是懸崖又是黃河的,還有斷頭山峰。劉家天子明顯是要死守晉陽城,放棄周邊城池,等待契丹支援,跟中原打消耗戰。麟州要是遇襲,晉陽看都不會看一眼。我若不識趣一些,楊家將毀在我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