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北漢投降

千年古城火光沖天。

舒元雙手各握一把砍刀,沿著長街沖向了中城。

遇到前來阻擋的漢軍,舒元也只是以擊潰為主,並不戀戰。

他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控制東城,防止有先見之明的敵將,趁著他們交戰的間隙,掩護東城的百姓,通過中城的兩座垮水石橋,逃入西城。

舒元心急火燎沖到中城的時候,卻見到了啼笑皆非的一幕。

負責中城的守兵不知道什麽情況,直接對住所靠近中城,聽到兵災,意圖逃往中城的百姓射出了弓箭,禁止他們逃入中城。

不管是羅幼度還是舒元都高估了北漢將官的遠見與應變能力。

舒元“呸”地吐了口唾沫,如此北漢,不亡都有鬼了。

舒元當即下令,安撫所有百姓,將他們勸回家中,保證他們的安全。

舒元也不靠近中城,而是借助周邊地勢屋舍,列好了防禦陣勢,防止中城的守兵殺出來。

至於東城裏些許猶在頑抗的殘兵,自有人會去處理的。

劉繼業三步並作兩步地沖上了中城城樓,見守將緊張地看著前方的舒元部,一把抓著他的前襟,咆哮道:“為什麽不開門!”

守將叫苗霖,見劉繼業如吃人的餓虎一般,心中頗為惶恐,戰戰兢兢地說道:“這局勢未明,貿然開城門,中城也陷落了,誰來負責?”

苗霖未必不知道東城失陷意味著什麽,只是相比冒險力挽狂瀾,成為一個英雄,大多人的選擇傾向於自保,不犯錯。

劉繼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憤然回頭,火速趕往宮城,向劉承鈞請命調兵收復東城。

劉承鈞回應的異常決絕:“晉陽城前後六城,東城即失,固守余下五城,才是上策,若昔年郭榮兵圍晉陽故事,不可貿然出擊……”

劉繼業郁悶吐血,這不同的情況,還能相互對比的?

當年郭榮攻打晉陽,確實止步於中城,兵敗而退。

但他們在東城失陷以前,先一步將東城的百姓轉移到了中城與西城。

這些百姓在守城的時候,都是即戰力。

為了生活,為了自己的家園,他們可以豁出性命去跟敵人拼命。

現在平民百姓都在敵人的手中,少了他們的支持,指望西城、新城的那些商賈、小康家庭,甚至是富商貴胄上城墻殺敵嗎?

不將東城奪回來,羅幼度根本就不需要繼續進攻四門,再效仿忻州、代州一樣,將城東五萬百姓遷走。

晉陽城還有什麽?

真指望大老爺們下地種糧,養蠶織布?

整個城池的運轉體系都會崩壞,不要一年,只要幾個月,晉陽城就會自己潰敗。

平民百姓相比達官貴族,在這亂世確實不足為慮,甚至還不如牲口值錢。

但一座城真沒有了平民百姓,就如房屋沒了根基,結果自然唯有倒塌一途。

劉繼業高聲道:“陛下,賊人現在主要心力都在東城之上,或許有可乘之機,臣願意率領本部兩千人出城一戰,為我朝爭取最後一絲破敵機會。”

劉承鈞甚是惱怒,喝道:“賊人都攻打進城,還想著出擊?嫌我大漢還不夠亂嗎?堅守崗位,不得妄動。”

他不再理會劉繼業,甩袖而走。

劉繼業懵懵懂懂地走出了皇城,看著敵人還未攻入西城,新城達官貴族所居之處,防衛之森嚴,遠勝中城、西城,苦澀一笑,一狠心領著自己的兩千曲部直接出西城去了。

得不到全力的支持,劉繼業知道就憑自己麾下這兩千兵馬,難以在街巷中戰勝破入城中的中原兵士。

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擊破位於晉陽城南賊兵的帥營。

劉承鈞的態度已然明確,無論如何都不會同意他出戰的。

與其坐著等死,不如搏上一搏,死中求生。

劉繼業這一擅自行動,是對北漢的心累,是對劉承鈞的死心,也是對北漢太祖劉崇恩情的最後回報。

他這滿腔熱血,傳到了北漢諸將耳中,無疑成了另外一種版本。

劉繼業降了!

這北漢將膽,第一猛將,趁著夜色,出城投降,這對北漢士氣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在得知劉繼業投降的第一時間,中城守將苗霖有了榜樣,也選擇了投降,派出使者找到了嚴防死守的舒元。

這一下除了城東的百姓,中城汾河兩岸的商鋪酒肆倉庫也落入了羅幼度的手上。

得知中城也跟著落陷,劉承鈞更是魂飛膽喪,果斷地派出了心腹接管西城的城防。

在西城居住的多是城中兵士家眷,西城再失,晉陽城真的就玩蛋大吉了。

晉陽城南。

羅幼度一直聽著城東傳來的戰報,得知除了晉陽東城以外,中城也意外歸順,心中大定,大伸了一個懶腰,笑道:“晚上可以睡一個好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