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意外事件

“啪!”

羅幼度氣急敗壞地將手中的奏章重重甩在了案幾上,指著殿下的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怒道:“還有兩個多月,就是朕的登基大典。你現在才告訴朕,四方館可能太小,接納不了那麽多使者……你們禮部上上下下幾百號人,幹什麽吃的?不想幹,可以滾蛋,朕不養屍位素餐的蛀蟲”

這還是他當皇帝以後,第一次動怒。

哪怕是收到焦繼勛、張鐸、馮繼業等六節度的罪狀劣跡,他都是一笑對之,然後將之雷霆撲滅,震懾四方。

原因就在於禮部尚書王仁裕臨時臨急的上奏表示,參加登基大典的四方使者過多,朝廷原有的四方館可能不夠用,需要盡快想辦法解決。

這茲事體大,收到上奏的議事廳四相,著急忙慌地叫著禮部尚書王仁裕,五人一起,親自到延和殿,向羅幼度匯報此事。

羅幼度本因為解決了節度使財權一事,心情大好,這一聽禮部鬧出這樣的問題,瞬間怒了,這周邊使者來朝賀自己的登基大典,結果自己這邊連住所都安排不上。

這可是赤裸裸的打臉。傳出去,他這個皇帝,老臉都要丟完了。

王溥、魏仁浦、宋琪、竇儀四相皆惴惴不安,不敢多言。

本來他們最近就對親和若菩薩,手段若閻王的羅幼度帶著幾分敬畏,見他首次動怒,莫不驚懼。

王仁裕嚇得跪伏在地,忙呼:“死罪!”

羅幼度氣急敗壞地道:“真要是砍了你有用,朕現在就恨不得將你的腦袋砍下來!”

王仁裕瑟瑟發抖,腸子都悔青了。他今年已經七十七了,早過了退休之年,一直堅持工作就是想給新皇帝一個好印象,將來可以討得一個好的謚號。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弄出了這麽大的事情。

“老臣活了大半輩子,不曾見過如此多的使者來朝,請陛下贖罪。”

羅幼度強壓下火氣,說道:“朕念你年事已高,糊塗行事,不追究你的罪責了,回家好好休養吧。”

王仁裕臉色蒼白,聽明白了弦外之音,這是要他致仕回鄉。

這可比任何懲罰都要重。

微微顫顫的,望向四方,王仁裕見無人幫他說話,泣聲拜道:“謝陛下恩德。”

他戀戀不舍地離開延和殿。

羅幼度道:“重建四方館應該來不及了,諸位可有好的想法,應對此突發事件。以免令新朝蒙羞。”

此次登基大典,得到的反饋意外強烈。

不只是王仁裕意料不到,羅幼度與議政廳的諸多宰相都沒有想到。

自從唐末藩鎮割據以後,朝貢的道路皆為藩鎮所阻,唐朝昔年萬邦來賀的情況早就不復存在。

五代十國也不是沒有強盛的國家,後唐就是其一。

但後唐君王最大的問題是能打沒文化,唐莊宗李存勖是軍事上的天才,驍勇善戰,長於謀略,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號稱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

天下四分之三的疆域皆入其手。

可他就偏偏是個文盲,政治場上的白癡,浪費了大好機會。

只知打仗,無視外交。

反之契丹趁著中原混戰,一直以正統自居,還特地出兵西域,為的就是讓西域臣服,尊契丹為正朔。

就連孤懸絕域的歸義軍都曾以敦煌國的身份向契丹出使進貢,表契丹為正朔。

故而大周的四方館接待的多是南唐、吳越、西蜀的使者以及武平的使者為主。

偶爾隔個三五年,高麗的使者會來中原一次。

四方館一直都處在空置狀態,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但是羅幼度收復燕地,在燕地大勝契丹皇帝,以及攻取北漢,令契丹軍不敢南下的消息傳開。

中原的勢頭已經壓過契丹。

周邊攝於契丹淫威的諸多國家紛紛上表進貢,願意恢復與中原的往來,建立關系。

故而此次來朝的四方使節出乎意料的多,引發了四方館住不下的危機。

羅幼度道:“新朝新立,天下也未統一。此番四方來賀,見識認知,勝過臣服。若連最基本的住宿都無法妥善安排,豈不讓四方笑話?又如何願意相信我朝有實力護住商道,心甘情願地上貢,恢復通商?我朝財政吃緊,若能憑此機會,重新開通絲綢之路,於新朝經濟大有利處。”

“今日必須給一個妥善的方案,你們丟得起這個臉,朕丟不起!”

他氣呼呼地坐下,拿過案幾上的茶杯,咕咚咕咚地一口喝幹,順了順氣。

魏仁浦道:“可尋工部,查一查汴京城內外可有重新修的別院屋舍。征調為朝廷所用,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可縮短工期,趕上進度。”

“大善!”羅幼度道:“此事立刻入手去辦。”隨即他說道:“王尚書不適合繼續擔任重擔,登基大典改由竇相公負責……至於外賓的接待,就讓薛居正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