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皇家日報

無為縣罾山村。

賀家張燈結彩,整條街上都掛滿了紅妝。

這個時代並不興十裏紅妝,而是紅妝滿街。

不鋪張亦有意義。

學得當然是羅幼度當年迎娶符清兒時的佳話。

當初羅幼度娶符清兒過後,已經有不少人因為名人效應開始效仿了。

羅幼度當上皇帝以後,此事漸漸演變成了一種習俗。

家裏稍微有點資產的,娶媳婦的時候都會弄一些紅妝,增添喜慶。

罾山村不大,不過因為山中出了一口油田,給無為這個名不經傳的小村拉了不少名氣,經濟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刺激。

讓原本貧困的小村,百姓的生活滋潤了不少。

因為小村不大,鄉裏鄉鄰的異常和諧。

誰家有個喜事,基本上都是全村出動,一起幫手一起吃席。

真要村裏有人給欺負了,那就是全村人舉著鋤頭、鐵鍬一起幹架的。

兩個洗菜婦人在井邊一邊洗著薺菜,一邊閑聊著。

“誰想得到俺們村的一枝花,沒讓田家的書生娶去。卻讓小賀這樣的外鄉人娶了……”

“這話可別讓咱村村長聽見,擔心他訓你。村長寶貝著小賀呢,原先都指望田書生給村裏揚名,不想小賀直接給陛下點名褒獎了,給了賞錢下來。現在誰敢說小賀是外鄉人,老村長得打人。”

“也是,就咱們這小村能出一個讓天子點名褒獎的人物,真得捧在手心裏供著。這齊家閨女不就是村長親自做的媒?”

“還得是賀家姥姥有福氣,有個好外孫。願意帶著她千裏迢迢地從蜀地來到我們江北。”

兩個婦人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

事情的正主賀正此刻已經接到了自己的妻子,騎著騾子,在村裏孩童的擁簇下,一步步的向家的方向走去。

賀正回頭望了一眼花轎,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將妻子領入家門,準備行拜禮的時候。

作為證婚人的老村長卻一臉肅容地說道:“這第一拜,你們當拜皇帝陛下,若無皇帝陛下,焉有你小賀的今日?”

賀正忙道:“應該的,應該的。沒有皇帝陛下,哪有我賀正的今日……”

賀正出生於榮州公井縣,公井縣因著名的鹽井大公井而命名。

出生在公井縣的賀正,自幼就跟井鹽結下了不解之緣。

賀正憑借吃苦耐勞,忠厚老實的性格給負責打鹽井的老師傅看中,收為徒弟。

這一幹就是二十年。

賀正父母雙亡與一姥姥相依為命……

姥姥是亂世中最渺小的浮萍,本打算逃難去江南,遇到了江賊,擄到了荊南,最終隨著入蜀逃難的百姓,進入了川蜀地。

孤身一人在川蜀生嫁人生子,上了年紀子女雙亡,就跟外孫相依為命,最大的心願就是想看一看老家還有什麽親人。

賀正孝順,一個合計自己這些年掙的不少,索性就全了長輩的心思,領著姥姥出蜀來到了無為縣。

賀正從來沒有出過遠門,不知他的蜀地鐵錢在中原極為廉價,莫說來回的路費,連吃住都是問題。

不得已上了罾山賣苦力,當搬運工,搬運石油。

為了方便,也在罾山村住了下來。

隨著石油的產量減少,賀正眼瞧著就要失業,看著地方愚蠢地開采石油的方式,靈機一動,將自己在老家學來的鉆井技術用在了上面,成功鑿出了地裏的石油。

賀正也受到了無為縣長史的青睞,安排他操作鉆井開采石油。

這鉆井采鹽,鉆井開采石油,雖然異曲同工,終究有點點小的差異。

賀正針對石油的特點,改良了鉆井技術,更加適合開采油田。

這無為縣提供給朝廷的石油數量大幅度提升,羅幼度好奇地過問了一下。

得知了情況以後,立刻下令讓無為縣嘉獎賀正,同時還賞賜他銀錢百貫以作鼓勵。

賀正也因此地位徒然提升,成為罾山村的風雲人物。

賀正心知自己今日的一切都是羅幼度賜予的,對於老村長的提醒沒有任何異議,忙拉著自己的妻子,對著汴京方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

……

汴京!

八方酒肆!

賓客雲集。

搏君人正在說著古代的英雄人物。

所謂搏君人就是說書先生,目的是為了搏君一笑,故而叫搏君人。

這個時代並沒有真正的評書誕生,但已經有不少酒肆茶館為了攬客,請口才好的表演“說話”。

搏君人說的是《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典故,將那一段歷史故事說的是抑揚頓挫,慷慨激昂。

沒有聽過的是連連叫好,聽過的卻在下方起哄,“怎麽又是《十三將士歸玉門》,就沒有新故事可說?”

搏君人明顯水平不到家,受到了影響,剛忙道歉甩鍋道:“是張齊賢更的過慢,並非在下只會說這《十三將士歸玉門》。諸公若真若氣不過,可去義塾尋他,迫他盡快寫《忠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