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內亂起

韓德彰並不覺得殺蕭思溫會有什麽惡劣後果,只是想著為父報仇。

唯一讓韓德慶、韓德讓慶幸的是中京留守高勛給他們擦了屁股。

韓德彰殺了蕭思溫以後,高勛審將之扣下,並將禍水東引。

這位昔年北平王高信韜的兒子,審時度勢,選擇了最穩妥的方法:耶律璟已死,追究他和蕭思溫的死因,沒有任何意義。

中原朝廷越來越強,他們契丹再起內亂,莫說南下,回到中原故地,能否保留現在富貴都存在問題。

韓德彰也知闖了禍,不敢多言。

事已發生,韓德慶也不願在苛責,看了周邊的弟弟一眼,說道:“我欲明日向陛下請命,前往大同雲中勸說冀王承認陛下帝位。”

此言一出,韓德彰神色大變,說道:“二哥不可,冀王為人霸道,早有反心。是北院大王一直在西方坐鎮,方才壓住了他。現北院大王已經入京,冀王便如脫牢籠的猛虎,兄長此去,兇多吉少。”

韓德慶搖頭道:“事情是我們韓家惹的,韓家人不能躲在後面。即便當真回不來,也給了陛下一個交代,令他不會苛責我們。”

他說著,看向年不及弱冠的韓德讓道:“四郎,二哥此去,家中一切由你負責。你的才華天下少有,未來必成大器。陛下對你也很是看中,說你有王佐之才。韓家交給你,再合適不過了。韓家在你手上定能重現先祖風采。”

說道這裏,他頓了頓,好似交代遺言一般:“今上能力遠勝睡皇帝,你的才華能夠得到施展。不過現今朝廷局勢動蕩,我們韓家處於浪尖之上,無須逞強,幹實事便可。陛下會看到的……另外記得結交耶律休哥,此人有古之名將的風采,你二人若可相輔相成,大遼定能再度入主中原。”

交付了後事,韓德慶第二日,便向契丹新皇帝耶律必攝提議前往西京大同遊說冀王耶律敵烈。

契丹上京臨潢府到西京大同雲中,兩地相隔兩千多裏。

一路長途跋涉,韓德慶急趕忙趕,路上也耗費了半個多月,一臉風塵。

見到耶律敵烈的第一時間,韓德慶心底就有一種不好的感覺。

因為耶律敵烈是在皇宮龍椅上接待他們的……

當初為了對付中原,契丹的北院大王耶律屋質在大同立柴榮的兒子為帝,建造了簡單的皇宮。

此舉也直接導致了中原易主,換了一個更狠的角色登基。

隨著北漢覆滅,趙匡義與假的郭宗訓也失去了意義。

畢竟見過趙德昭的北漢人不少,再用假的郭宗訓做文章,那就太蠢了。

三人現在已經給打發到了中京。

這西京的皇宮早已空置多時。

耶律敵烈直接坐在這皇宮大殿接見自己,安得什麽心,一望可見。

韓德慶故作不知,行禮問好之後,苦口婆心的動起了三寸不爛之舌。

“大王,我契丹一族飽受中原欺淩,從武妖後時期,他們就開始幹涉我們內部之事。掠奪我們牛羊,欺壓我們族民。還給我族首領冠以李盡滅、孫萬斬之名。唐玄宗時期,安祿山更是殺我族人冒功,可恨之急。唐末劉仁恭更是可恨,用牛酒之會宴請我契丹各族首領,背信棄義的將他們一並擒拿,更是燒我們草場,迫使我們上繳買草場的錢。”

“上百年來,我契丹飽受中原欺淩。是我朝太祖雄才偉略,稱汗平叛、統一各部,西征遼東,南取渤海。是我朝太宗南下幽雲,滅晉稱帝。”

“現今的大遼,是契丹先祖數十年如一日的征伐開疆,用我契丹百姓的鮮血,一點一點換取來的。”

“大王,大遼有今日,實屬不易。現今中原已有崛起之勢,只要他們一統南北。假以時日,必定伐我契丹,滅我大遼。匈奴、突厥、吐谷渾、薛延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前車之鑒啊!”

“大王,如果這個時候與陛下兄弟隔閡,只會令得親者痛,仇者快。”

“大王,我們的敵人是中原,屠刀應該對著中原,而不是自家兄弟啊!”

“大王,還望以大局為重,以天下為重,以大遼為重……”

一連四個大王,韓德慶說道動情之處,甚至淚流滿面,滿腔忠貞之心,體現的淋漓盡致。

耶律敵烈聽得感動的都流淚了,霍然起身道:“好說好,韓先生說的太好了。好一個以大局為重,以天下為重,以大遼為重,說的我是熱血沸騰,只恨不得,為振興我大遼而效死。”

韓德慶一見有戲,高聲道:“大王高義!”

耶律敵烈揮了揮手道:“不是我高義,是我那弟弟高義。大哥雖不是好皇帝,卻是一個好的兄長。耶律必攝為我大遼大局而除之,雖有違兄弟之義,卻也顧全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