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南逃石堡城

“往南跑的?”

石堡城?

李謙溥瞬間反應過來,激動地拉著赫連平疆,問道:“他們有多少人?”

赫連平疆道:“根據城中傳來的消息,就在一刻鐘前。人數不多,八百余人而已,但帶了很多口箱子,估計都是這些年累積的財寶。”

李謙溥有些激動搓著雙手,問道:“可不可以讓你世伯帶些人混進溫成逋的隊伍裏去。”

赫連平疆皺著眉頭道:“可以一試,成不成功,就不知道了。自從我赫連家歸順朝廷以後,溫成逋對城裏的所有人都存著提防之心,世伯也在他的懷疑之列。”

李謙溥對於河湟的攻略並不始於得到出征軍令的時候,在受命鎮守渭州的時候,他已經開始籌謀細節了。

機會給有準備的人,這話是一點也不假的。

李謙溥除了以仁政招募吐蕃流民歸漢,還結交隴右河湟的商人。

隴右河湟的商隊想要入洛陽貿易,渭州是必經之路。

李謙溥身為渭州刺史給了往來的商人很大的便利,以至於諸多商人都喜歡在渭州歇腳。

除了帶動了渭州的經濟,李謙溥還因此認識了許多西方的商人。

其中就包括了邈川城的大商赫連榮,與之建立了友誼。

李謙溥在出征蘭州的時候,第一時間就給赫連榮寫了一封信,讓他歸順中原。

赫連榮喜歡經商,善於經商,但他經商所得一半都會為溫成逋收取。

赫連榮對此無可奈何,畢竟在人家手下混跡,總得花錢消災。

李謙溥在信中詳細說了中原的貿易情況,商人只要如實交稅,獲利所得,皆歸於商人自身。只消所得十中之一,用來搭橋修路,造福於民,即可得百姓以及地方官員稱頌。

在中唐以前,商人的地位低下,但隨著亂世的到來,唐末以後商人子女可以正常科舉,商人的地位已經得到了提升。

相比在溫成逋手下行商,不如轉投中原自己幹。

李謙溥還在信中描繪了在河湟行商的前景。

中原治理隴右、涼州,必然去吐蕃的部落化,改遊牧為農商。

隴右、涼州連通西域與中原,商人的前景必然無量。

而且作為幫忙的報酬,他可以幫助介紹茶商、瓷器商人。

這一通利誘,赫連榮幸福得幾乎暈厥,立刻選擇站隊中原。

為李謙溥提供了不少情報,李謙溥的神機妙算也因有此。

赫連榮經商多年,在邈川城有不小的影響力,也拉攏了一些人傾向中原。

不過自從康延澤誘降河州以後,溫成逋防著內鬼竊城,完全沒有給城裏的那些身在敵營心在漢的人機會。

但溫成逋這一跑,他們立刻有人傳消息出來。

溫成逋連夜帶著八百人倉皇南竄。

班紮西在身旁說道:“大首領,我們直接南下,過石堡城,可入青海湖。到了青海湖,便不怕中原兵馬追來了。”

溫成逋並沒有說話,而是察覺到了點點異樣。

班紮西的表現太可疑了。

在離開邈川城的時候,溫成逋還將班紮西視為心腹,想著要與他同享財富。

可這一路上,班紮西一直唆使他往石堡城走。

這不免引起了溫成逋的疑心。

石堡城在吐蕃的一個貴族手裏,叫恩蘭·雲凱,他是吐蕃英雄恩蘭·達紮路恭的後人。

吐蕃沒亂的時候,恩蘭·雲凱的祖父受命吐蕃贊普命令鎮守至關重要的石堡城。

後來吐蕃陷入長期的混亂,高原上的貴族各自為政,皇室不敢稱贊普,怕為群起而攻之。

於是,吐蕃就呈現了群龍無首的情況,所有地方各自為政,相互攻伐,亂作一團。

石堡城也就成為恩蘭一族的固有領土,一代傳一代,傳到了恩蘭·雲凱的手上。

恩蘭·雲凱此人貪婪桀驁,仗著石堡城的堅固,完全不將周邊人看在眼裏,沒有一點先人達紮路恭的英雄氣概。

不管是誰,想要通過石堡城都必須留下巨額的買路財,不管是誰。

他也不怕得罪人,石堡城是天下少有的天然要塞。

哪怕十倍之兵來打,也得望堡而嘆。

恩蘭·雲凱的在河湟、青海湖惡名昭彰,就是一個人厭狗嫌的攪屎棍。

自己這幾百號人帶著數十箱的財富,經過一個貪得無厭的領地,這跟肉包子打狗有啥區別?

溫成逋並沒有應話,而是道:“先入赤嶺再言其他。”

相比從途徑石堡城,溫成逋更加傾向於沿著赤嶺向南,從廓州繞到吐谷渾故地更加安全。

一路南下,溫成逋發現居然有一股中原軍追到了附近,他們不住地出現在東南方向,逼得溫成逋不得不向石堡城進發。

“大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