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多才多藝

羅幼度與韓令坤聊了些許大理的情況,讓他做好與大理交戰的準備,順便提醒了一句。

“大理不同於孟蜀,百夷生於窮山惡水之間,民多果勁。大理國也建立不久,手中有不少開國老卒。論及戰力,非疏於戰陣的蜀兵可以相比的。”

韓令坤慎重的應諾。

羅幼度也沒有多言,韓令坤這種摸爬滾打出來的老將,必然深知驕兵必敗的道理,提醒一遍足矣。

回到臨時行宮,花蕊夫人正在清洗著茶具,見羅幼度入內,立刻上前相迎。

“陛下!”

“夫人免禮!”

羅幼度拉起花蕊夫人,看著一旁的茶具,問道:“夫人懂茶?”

“略知一二。”

羅幼度饒有興致地道:“那就勞煩夫人給朕煎一盞好茶。”

他用煎、盞這兩字,也足以表明,他非門外漢。

花蕊夫人本就有此意,跪坐於席子上,擺弄著茶具。

羅幼度在一旁欣賞著,面前這位名動一時的佳人。

花蕊夫人的膚色奇白,以膚色而言,更有幾分西方白種人的味道。

但她的五官柔和精致,鵝蛋小臉,杏眼桃腮,頰邊微現梨渦,卻將東方佳人的特點集於一身,配上一身的縞素,風姿嫣然。

花蕊夫人以嫻熟的手法,擺弄著眼前的茶具。

羅幼度在後世也喜歡喝茶,但無關茶道,用熱水一泡,簡單直接。

來到這個時代,見到這個時代的茶,便無多少胃口了。

只是偶爾待客,才會讓人上茶,自己平時多以酒水解渴。

不過當初為了忽悠李繼勛,從對方手中騙李處耘,他是特地跟自己的嶽父周宗學過茶藝的。

他一眼就看出了花蕊夫人煎茶的技藝與他認知的淹茶法、煎茶法有所不同。

茶聖陸羽之前,淹茶法大行其道,就是將茶餅燒烤至紅色,搗末設入瓷器中,加入蔥、姜、桔子、桂、椒、酥等佐料,用熱水沖泡。

這聽聽就覺得滲人,羅幼度反正沒有品嘗過。

陸羽發明了煎茶法之後,煎茶法漸漸盛行。

這煎茶並不加佐料,頂多加點鹽來調味。

這種茶湯羅幼度勉強接受,雖不喜,卻能下咽。

花蕊夫人直接將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再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沖點碗中的茶,以茶勺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用茶筅快速攪動。

簡單的泡茶,在花蕊夫人手上如藝術一般。

羅幼度看得入神,直至花蕊夫人將茶盞遞上,方才反應過來。

聞著濃郁的茶香,羅幼度接過茶盞,看著如粥面一樣的茶湯,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眼中露出一抹意外之色。

這茶湯比他想象中的更要好喝,竟然比他後世沖泡的西湖龍井、信陽毛尖、君山銀針更有味道。

“好茶!”

羅幼度贊嘆了一句,說道:“夫人竟有此手藝,你這煎茶之法,朕從未見過。”

花蕊夫人輕聲道:“這是蜀中的蒙頂石花,煎茶之法,在蜀中稱之為點茶法,與竟陵子發明的煎茶法略有不同,還未盛行。”

後世西湖龍井極為出名,但在這個時代,蒙頂石花才是公認的茶中之王,真正的貢茶。

羅幼度何等人精,絕口不言蒙頂石花,只贊花蕊夫人茶藝精湛。

羅幼度一邊品茗與花蕊夫人一邊閑聊。

花蕊夫人很是健談,給了羅幼度很溫馨的感覺。

人與人的喜好不同,相互閑聊的話題也不一樣。

符清兒初嫁他的時候,喜歡狩獵,喜歡騎馬射箭,但隨著醜醜的誕生,當上了皇後,話題轉為了孩子,或者朝臣命婦的一些瑣事。

周娥皇則文藝範十足,言談間少不了往琴棋書畫方面傾斜。

折賽花則喜歡歷史人物傳記……

而花蕊夫人則是實實在在地聊生活瑣事,地方風土人情,飲食起居之類的事情。

這讓羅幼度很是意外。

在他的記憶中花蕊夫人應該屬於溫室花朵一樣的人物,怎麽對於地方小事如此熟悉?

不免問道:“夫人對於民間之事,如此了解,朕有些意外。”

花蕊夫人惆悵道:“在進蜀王宮之前,妾也不過是青城山下的百姓而已,知道民間疾苦。”

她看了一眼羅幼度,鼓起勇氣,作福道:“妾有一事相求陛下……”

羅幼度道:“說!”

花蕊夫人道:“成都城外的花圃還請陛下下旨毀去。”

當年她無心的說了一句喜歡牡丹花,直接導致孟昶號召整個蜀國種牡丹,好的牡丹品種能夠直接免稅。

在成都方圓四十裏種滿了牡丹……

種牡丹比種糧食更賺錢,直接導致蜀地陷入糧荒。

花蕊夫人也一直悔恨至今,也從那時起,不敢再說喜歡了。